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马华文文学是在中国新文学的影响下,由依赖进而逐步本土化,最终茁长起来的.本文从中国新文学思潮的海外回响、现实主义创作主潮汹涌奔流、落地生根坚忍不拔的创作队伍三个方面,阐述了新马华文文学与中国新文学之间的关系,并探讨了海外华文文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规律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自古以来,为经典作品加注,已成为经典流传过程中的常见方式.且不说郑玄遍注五经,泽被后世,单就<史记>而言,倘少了裴驷、司马贞、张守节等的三家注,宏富博大的历史就会少了许多味道;陈寿的<三国志>若缺了裴松之的注解,其价值则会大打折扣;朱熹的<四书集注>自宋元以来广为流传,注释自身也跻身经典之列,成为古代士子案头的必备书之一.  相似文献   
3.
刘大白的文学“游览指南”、“诗”的文学和“因袭创造”文学等文学史观,在文学范围的确定、文学欣赏的原则以及文学价值的评判等方面,都有独到的见解,对我们目前的文学史理论建设有诸多可供借鉴之处,依然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4.
丁玲散文艺术有叙事方式的小说化、散文体式的速写化、文学语言表达的个性化等特点。小说化体现在善于刻画人物、描绘环境气氛、注意故事的完整性和生动性;速写化则表现在善于简练地表现对象的肖像、动作和心态;语言基本上以现代白话文为主,朴实刚健、细腻清新、富有激情。丁玲延安时期的散文创作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先声,是丁玲晚年散文成熟的先兆。  相似文献   
5.
自古以来,为经典作品加注,已成为经典流传过程中的常见方式。且不说郑玄遍注五经,泽被后世,单就《史记》而言,倘少了裴驷、司马贞、张守节等的三家注,宏富博大的历史就会少了许多味道;陈寿的《三国志》若缺了裴松之的注解,  相似文献   
6.
马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出现了,但那时还没有形成自觉的创作潮流.50-60年代是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盛时期,其理论与创作都有长足的进展.70年代以来,马华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手法逐渐应用于现实主义创作之中,展现出新的面貌.它对于马华文学创作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乡土文学,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重要现象。马华乡土文学,指的是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中的乡土文学,富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将二者进行比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审视我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及其发展道路。二者的共同之处是从现代文明的角度烛照乡土之恶,从现代的审美标准来观照乡土中的民俗风尚,表达人类对返朴归真、自然和谐生活境界的向往。二者也有明显的不同,那就是马华乡土文学对原始风情的描写有其独到之处,对反映民族间的关系更加慎重,对文化传统的传承问题十分敏感。这些不同方面对于我国的乡土文学创作及文化建设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即我国乡土文学应在表现文化的多样化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