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通识教育作为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的统一体,是重要的高等教育内容。我国内地大学通识教育近二十年(1987-2006)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省察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以更好地把握通识教育的发展脉络,提高我国大学的通识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美国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达到总量比较充足、结构比较协调、布局比较均衡的高级发展阶段,这种局面的形成不仅因为美国人非常重视高等教育,而且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高等教育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得益于其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服务社会的实用主义办学理念,也是美国高校赢得政府与社会广泛支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从资源配置与资源布局看,美国高等教育已经达到了教育资源总量比较充足、内部结构比较协调、布局比较均衡、受教育机会比较公平的普及化发展阶段。美国高等教育的发达,得益于美国人重视高等教育和多元化的高等教育投资机制,更得益于其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当然,服务社会的实用主义办学理念也是美国高校赢得社会资源广泛支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大学与生俱来地具有引领文化创新的重要功能.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新秩序的今天,和谐文化建设成为当前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大学理所当然地肩负着引领和谐文化建设的责任与使命.大学应在文化选择中引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履行建设和谐文化的使命,在大学精神建设中促进和谐文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人文关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时期,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生存压力下,职业倦怠正袭击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扩张和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高校教师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校管理者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积极预防和化解教师职业倦怠,保护教师工作热情,保证高等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我国大学理念重构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构现代大学理念是我国构建现代大学制度的前提,本文追溯现代大学及其理念的发展历史,总结现代大学及其理念的发展规律,结合我国大学面临的发展形势及大学理念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我国现代大学理念应有的价值判断与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100年前现代大学初创之时就提倡"造就通才",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真正推行通识教育。在最近20年的积极探索中,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通识教育实践。由于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实践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我们在通识教育的本体论研究、本土化研究、实践论研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8.
“敢,不敢也”之说。已为当前不少汉语辞书所采用,在古汉语教学中也都这样讲,几乎已经成为定论。然而,我们认为此说是错误的。为了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我们须介绍一下此说的来胧去脉。“敢,不敢也”之说,始于汉代旧注: ①辞曰:“非礼也,敢?”对曰:“非礼也,敢?”(《仪礼·聘礼》)郑玄注:“辞,不受也。对,答问也。二者皆卒曰‘敢’,言不敢。”三国时期吴国韦昭、晋代杜预继承了这一说法: ②(辛俞)对曰:“臣顺之也,岂敢犯之?……今执政曰‘不从君者为大戮’,臣敢忘其死而叛其君,以烦司寇,”(《国语·晋语八》)韦昭注:“敢,不敢也。言不敢忘死而叛其君,烦君司寇以刑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