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11篇
综合类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内最具有独立思考品质的领导人。从思想、党风、干部队伍等方面对提高共产党执政水平做出了重要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苟颖萍  杨莉 《社科纵横》2003,18(3):22-23
邓小平深刻地总结了历史经验和新的实践经验 ,透彻地分析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科学地运用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 ,提出了指导当代中国的对外开放思想 ,对 2 1世纪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国外很多国家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借鉴国外农民培养经验,中国新型农民培养应着重从提升战略地位、加强立法进程、革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的农业发展道路。分析和比较毛泽东、邓小平的农业经济思想,对于今天更好地学习和领会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对于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关于农业发展的地位:从毛泽东的“农业是基础产业”到邓小平的“农业是根本” 在农业发展战略地位的认识上,毛泽东、邓小平一脉相承,都深刻地看到了中国农业发展在整个社会进步中的…  相似文献   
5.
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 ,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最终目的 ,也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 ,为 2 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苟颖萍 《社科纵横》2001,(4):27-28,44
本文论述了中国农业现代化走过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农业集体化,联产承包责任的道路,其中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并总结了对农业现代化理论与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7.
苟颖萍  曹海滑 《社科纵横》2008,23(11):43-44
改革开放以来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经历了"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到"共同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转变;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认识经历了从"劳动者"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的转变.这些理论创新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任鹏  李建明  苟颖萍 《创新》2013,7(1):96-99,12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农民的现代化。国外很多国家在农民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借鉴国外农民培养经验,我国新型农民培养应着重从提升战略地位、加强立法进程、革新教育观念等方面,大力发展农民教育,加速造就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9.
10.
科学分析不同时期我国社会阶层的状况,历来是中国共产党制定统一战线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建立、巩固和壮大统一战线的基本前提。新时期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政治联盟。我国社会阶层的新变化必然对统一战线的社会基础、内部关系等产生重大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