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精准扶贫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精髓和亮点,但其在实施中面临多方面局限,贫困群体的脱贫动力和需求与国家提供的 帮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对称性,而社会工作的特性与精准扶贫在价值、专业和机制方面相契合,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其局限 性。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精准扶贫是该进程中的应有举措,在顶层宏观设计层面的思考已有诸多研究,而具体微观层面的介入 服务模式还留有空白。基于河北Y县N乡的调研发现,根据问题提出社会工作介入精准扶贫的四种服务模式,分别是驻点服 务、定期服务、政府吸纳和非直接服务。但在四种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资金来源不足、社会工作人才来源与留住困难、基 层政府与民众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欠全面的问题,提出强化政策体系和制度建设、健全有效的资金支持与管理体系、引进留住社 会工作人才、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少数民族每一个经济参与者或活动集团而言,国家的经济参与既可能成为它们所积极寻求的潜在资源,也可能成为制约它们活动的潜在威胁.这便使国家成为不同族群为控制社会经济决策权而争斗的对象.各族群都希望获得国家强制潜能的帮助,而按有利于本族群的方式进行经济收益的再分配.同时,国家有依凭权力来获取生存收入,并力求实现国家利益最大化的根本动机.另一方面,国家收入的增加最终要取决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便要求国家在经济发展进程中,不断调整自身的经济参与行为以及社会经济关系,以符合各民族社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