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市场经济在给文学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部分作家自觉投入商品化的浪潮,在对欲望的抒写中放弃了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导致文学精神的全面失落。刘庆邦创作中强烈的底层意识,以对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凸显了社会的责任和良知,在商业化的写作浪潮中树立起一面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2.
马召平作为陕西“70后”的代表诗人,他的诗歌创作鲜明的体现了“70后”的诗学精神,即对宏大叙事传统的主动疏离,从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诗情;诗歌中的乡土描写趋向理想化、浪漫化,成为诗人理想价值的寄托,诗歌中的平民情怀既是诗人乡土经验的重构,同时也是诗人自我认同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自然生态是贾平凹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维度,体现在文本中充满诗意的景物描写,人与自然依存关系的文学隐喻,"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追寻。贾平凹的生态小说唤起了人类对自然的审美关照,创造了一个具有独特美感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高兴》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生存状态和心路历程,“乡下人”表现出来的对现代性一厢情愿的追寻和认同,并未能消除现实存在的城乡差异,反而造成了更大的精神困惑与迷茫。贾平凹立足底层对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地方性知识,当代陕西文学一方面受到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以其鲜明的乡土经验自觉参与到中国梦的建构当中,其所建构的可以称之为文学陕军的"乡土中国梦".它的内涵生成和文学品质的确立都源自"乡土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从"乡土家国梦"、"乡土创业梦"到"乡土现代梦",陕西作家以他们的地方经验讲述了一个关于乡土中国的梦想故事.  相似文献   
6.
对底层人精神世界价值光芒的发现和重建,是吴克敬和当前底层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区别.吴克敬笔下的人物在遭遇生命困境的时候没有选择缴枪投降,而是在种种生存考验之中建立起一个"大写的人",他们不是时代洪流裹挟下让人叹息和同情的弱势群体,而是能够自觉把握和选择生命路向的精神主体,他们不但是美的,而且也是有力量的.对底层生命崇高性的建构,体现了吴克敬"以文化人"的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  相似文献   
7.
以底层作为美学主体的影像叙事构成了新时期以来电影创作的一个主流,第五代导演从启蒙视角建构起一个乡土中国的影像,第六代导演从民间立场还原了底层个体真实的生存境遇,娱乐时代的底层则演变成大众消费的对象.底层影像的发展揭示了中国电影艺术价值立场的位移和社会思潮的时代性演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