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反讽的文学传统始于希腊,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和美学理念,历来为众多作家和评论家所采用,玛格丽特·米契尔的名作《飘》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她的反讽具有解构主义、生态批评等新兴的现代话语特征,表明了作者辩证超然的创作态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动态关注。  相似文献   
2.
弗吉尼亚.伍尔夫摒弃传统的自然主义写作方法,创作了意识流手法的扛鼎之作《到灯塔去》。书中主要人物面对现实世界的混乱、迷惘和虚无,进行着不懈奋斗,从而努力建立起理性和感性和谐统一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3.
《飘》在叙事策略上沿袭的是西方文学源远流长的现实主义传统,在内容上却超越了这一传统,具有鲜明的现代性立场。评论界对其女主人公斯佳丽持有两种评价,即“女魔形象”和“女英雄形象”。用女性主义理论分析得出结论:斯佳丽从“真女性”跃身变为“新女性”是战争和工业化的产物,她最后遭受的悲剧性结局是她在传统道德价值观和生存现实的夹缝中无所适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4.
《达洛卫夫人》被认为是伍尔夫意识流技巧运用得最好的作品,文艺界向来对其创作持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本文拟从文学批评的二项对立出发,对小说中人物性格、情节刻画以及艺术技巧的二项对立作具体探讨。  相似文献   
5.
相较于上世纪美国种族冲突的密集性和激进性,以及族裔文学屡屡传达的愤怒和抵抗主题,21世纪前后的美国少数族裔平添了诸多理性和冷静,以至于有些文化学者断言美国因奥巴马当选总统而进入“后种族时代”。事实上,21世纪美国族裔文学逐渐淡化了种族意识,并非美国主流社会疏于规训和歧视少数族裔,而是少数民族本身更倾向于探索人性和伦理等因素。它强调21世纪美国少数族裔面临的种族政治远未结束,而是更多地分布在日常生活、人性交锋和微观权力中。族裔作家通过重构传统历史叙事、探索当代城市众生相、呼唤流动性共同体等途径,构想美国社会如何才能弥合主流人群和少数民族、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富豪与穷人之间的藩篱。  相似文献   
6.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存在主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卡森·麦卡勒斯的重要代表作,它描摹了反复纠结的三角恋故事,揭示了匪夷所思的复杂人性。综观这位美国南方著名女作家的一生,萨特的存在主义对其成长和创作,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她用这一哲学理念,化解了疾病缠身感情受挫的自我困境,在文学上作出举世瞩目的成就;她更借助这一理论内核,阐明了小说中不可思议的爱恨情仇背后,那宏大叙事下爱和恨的真谛。通过对女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性格特征以及作品中人物关系的存在主义解读,读者对人类境遇和普遍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洞察和体会。  相似文献   
7.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生态女性主义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伤心咖啡馆之歌》的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农业经济时期的小镇自然景象优美,自然资源丰富,主人公爱密利亚小姐的创造力和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掘,并且直面挑战父权制二元对立性别观,显示出强大的反抗力量。经济现代化进程中,贪欲和占有欲使人性异化,女性抗衡世俗的决心随之削弱和妥协。女性和自然息息相通,同时人类对自然的统治和男性对女性的主宰具有惊人的相似,正是作家个性化生活和创作体验的结晶。生态女性主义思想,承载了作家梦寐以求的道德理想。  相似文献   
8.
反讽的文学传统始于希腊,是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法和美学理念,历来为众多作家和评论家所采用,玛格丽特·米契尔的名作<飘>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她的反讽具有解构主义、生态批评等新兴的现代话语特征,表明了作者辩证超然的创作态度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动态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