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5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和谐来限定概括美的本质,把审美理想归于和谐,在东西方有着悠久的历史。在美学学科的故乡西方,从毕达哥拉斯学派至马克思,美是和谐说历经诸多理论环节的裂变与中介,走过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型辩证发展的理论圆圈,这是一个和谐内涵不断丰富、不断走向科学合理的演变历程。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的新收获──读王杰的《审美幻象研究──现代美学导论》莫其逊在中国当代美学建设的理论选择中,作为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理论重要一翼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是一个不容回避又十分敏感棘手的理论现象。王杰在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为思想根基的...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的中国美学和文艺理论界 ,充溢着浓郁的反思和前瞻的气息。特殊的时间使然 ,人类理性的成熟使然。张利群的新作《批评重构———现代批评学引论》①(下文简称《批评重构》) ,便是一部具有反思前瞻色彩的理论力作。正如《批评重构》的“绪论”所指出的 ,“从 80年代的‘批评热’到 90年代的‘批评学热’ ,不少有知之士都在不断探寻和追求能突破批评困惑的途径 ,都在不断努力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批评学 ,建立真正属于跨世纪的文学批评和文学批评理论” ,从这一理论大背景来看 ,张利群的理论建构又是坚实有力的。首先 ,他对中国…  相似文献   
4.
美学在现代人文学科中的地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文化语境中,由于美学与现代反理性思潮、语言论转向、后现代主义、生态保护主义等诸多流派间的相互渗透,及其在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危机的背景下重建人文关怀的努力,使其在人文学科中的地位日渐重要,有着取代哲学认识论而由边缘进入中心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美学研究方法的稳定性奠定了美学研究的哲学思辩性与正确方向,而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开放性则成就了美学理论的纷繁复杂性。在现代社会,美学只有走出学院派的封闭大院,不断接受科学创见和时代思潮的启示,扩大美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才能保持美学研究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7.
论作为文艺创作中介的自我系统莫其逊恩格斯在评论“真正的社会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品——一卡尔·信克的《穷人之歌》时,有过这样一段论述:“情节大致相同的同样的题材,在海涅的笔下会变成对德国人的极辛辣的讽刺;而在倍克那里仅仅成了对于把自己和无力地沉溺于幻想的...  相似文献   
8.
情感是人类艺术表现始终面对的一大问题,20世纪从新的层面提出人的情感问题,即焦虑、绝望和恐惧。这是人们在此之前从未如此强烈体验过的情感。20世纪的西方文化艺术把人类的焦虑、绝望与恐惧非常突出地表现出来,焦虑、绝望与恐惧的情感形态和类型变化充满了20世纪的西方艺术长廊。西方现代艺术对情感的强调,把情感的真实作为艺术的一大标准即向内转,这在理论上提出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批评标准的丧失;二是公共性的丧失,或者说现代艺术行为与艺术的根本目的的自相矛盾。艺术创作的根本目的应该是用最具有象征性的形象来传达最普遍的情感,但现代艺术由于过分强调主观真实,变得不可交流,难以传达。综观西方现代派艺术,形式的极端化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极端形式化的符号,其审美意味很难说清,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看不懂的艺术;二是非常的逼真,把人当作物品表现(人的异化)和把物品当作人来表现(商品拜物教)的艺术,体现出西方现代社会对人的冷漠和对物的崇拜。形式问题的困难在于:一是怎样的情感才是真实的,而且是符合人性的,二是从外在的角度看,形式是否能找到一种独创性的技术,把异化破碎的现实、传统的艺术手法与现代生活经验统一起来。三是如何处理独创性与传统的关系,艺术能否实现交流、能否被人接受,需要传统的积淀作基础,必须有某种共同性的东西才能交流。人类艺术史上成功的作品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复杂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形成当代中国文艺“异体合成”美学风格的背景和基础.多元的经济发展格局必然带来多元的文化价值观,也为多元的文学艺术现象的产生创造了条件,使主旋律由中心而边缘化.精英、严肃文艺与大众、通俗文艺处于激烈的抗争、对峙之中.当代文学艺术的国际交往与交流也是在一种不平等的对话语境中形成的,因此,中国文艺寻求独立禀赋的美学风格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长篇神魔小说在明清时期的兴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透过其虚幻神秘、惝恍悠谬的表面,我们不难看出道家道教思想对神魔小说创作的重要影响。一神魔小说的主角往往是神仙、妖魔,基本情节模式大致为神仙妖魔的斗法较智,虽历经曲折坎坷,但结局总是以妖魔被得道的仙人、真人降服而告终。孙悟空、哪吒、八仙等神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