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论宗白华美学的现代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白华美学意蕴无尽,有着巨大的阐释空间。宗白华在综合吸收以柏格森为代表的生命哲学与本土《易传》思想的基础上,实现了生命本体论的现代转换,从而使建立在此哲学基础上的宗氏美学体系,充满了活泼的生命精神,呈现出迥异于西方传统美学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2.
通俗艺术是当代最富争议的艺术现象.由于其对精英艺术和现有艺术制度的破坏性挑战,遭到学术界的强烈批判.但同时,它又以难能可贵的亲和力,受到广泛的喜爱和拥护.为此,以舒斯特曼为代表的实用主义美学以开放、多元的眼光对其再定位,为其合法性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辩护,力图使现有艺术体制更大地包容之.  相似文献   
3.
2006年11月11日至13日,中华美学学会、福建省美学学会、《文艺研究》编辑部、福建省文学学会文艺理论研究会、厦门大学中文系、泉州师范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了“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近70位学者应邀赴会。会议采取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圆桌论坛等活泼多样的形式,贯穿了平等开放的对话精神,对于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的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进行了有效的拓展。本次大会的宗旨是:总结近年“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来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检讨理论建设的问题与得失,探讨进…  相似文献   
4.
“同情说”是宗白华美学思想的精华,是认识宗白华美学思想的基础.宗白华的美学“同情说”受到了叔本华的同情伦理学、庄子的齐物哲学、禅宗的妙悟思想的影响,其精神蕴涵十分丰厚,表现为社会同情的伦理精神、物我会通的艺术精神、人我不二的禅学精神.  相似文献   
5.
萧湛 《兰州学刊》2012,(10):21-24
熊十力的思想体系,从本体论到宇宙论再到伦理学,其内在精神与建构理路与谢林的绝对观念论有非常大的相似性与相通性,文章试图详细分析这种相似性,以建立起二者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思想就是使用语言”的命题及建立在其基础上的传达论,很可能吸收了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暗含着从语用学的角度对康德先验主义的自觉克服,显示出对意识哲学的主体间性改造之趋势.遗憾的是该文未曾引起足够的关注,错失了在其引导下,中国美学本该早就进行的“语言学转向”,从而后者一直未能从“意识哲学”范式进入“语言哲学”范式.如果从日常语言哲学和哲学解释学及阿佩尔等人先验语用学出发,阐释朱光潜美学的“语言学转向”如何可能,又将产生何种后果,将是非常有启发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一、怀乡病者屈原翻开《楚辞》①,出现于我们眼前的屈原是一个失乡的流浪者形象:“去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去终古之所居兮,哀故都之日远。”《渔父》篇云:“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稿……”。家园故乡的失去,屈原心里怀着热烈的乡思:“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守丘”。“背大浦而西思兮,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聊以舒吾忧心”。屈原所失去的不仅是安身之乡,他所失去而渴望同归的,是可以立命的精神之乡,灵魂的故乡。屈原的灵魂成了大地上的异乡者。“异乡者总是在流浪中。然而没有任何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