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综合类   3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兴(1874——1916)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著名领袖。辛亥革命时期,他与孙中山共同领导了推翻清王朝的伟大斗争,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作为孙中山的主要助手,同盟会的创始人之一,无论是建立革命政党,还是组织、领导推翻清王朝的武  相似文献   
2.
整整150年前,中华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鸦片斗争,通常称为“禁烟运动”。这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反贩毒、反吸毒运动,是一场反对英美鸦片贩子用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是一次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对于这场斗争,以往的评述往往只注重广东一隅,忽略了当时遍及全国的禁烟活动,而对围绕如何才能禁绝鸦片的大讨论,则被说成是严禁派和弛禁派的一场斗争。这些评论未免失之偏颇,本文拟就此谈些个人的看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看到的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人们也许不知,或者知之不详。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国人“徒知侈张中华,未睹寰瀛之大”①。林则徐也一样,对当时日新月异的世界知之甚少。可是,他抵达广州禁烟之后,“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新书,又购其新闻纸”②,通过各种方式了解外国情况,很快就掌握了丰富的世界知识。特别是通过编译《四洲志》,对世界各个国家与地区的历史和现状,有了更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本文即以《四洲志》为中心,来探讨林则徐眼中的世界,或许会给我们带来某些启示。一、《四洲志》是林则徐编译的一本…  相似文献   
4.
人们一般把张之洞称为后期洋务派首领。但从政治角度考察 ,称他为晚清统治阶级改革派的殿军更为合适。晚清统治阶级中实际存在三个派别 ,即守旧顽固派、改革派、投降派。张之洞不但全盘继承了鸦片战争以来改革派的传统 ,而且有较大发展。他与林则徐、左宗棠等改革派可说是一脉相承 ,志同道合 ;而和琦善、曾国藩、李鸿章等投降派 (习称洋务派 )比较 ,则是貌合神离。在师法西方上 ,他和曾、李等人虽有某些相似之处 ,而在对外态度与内政改革上 ,则截然不同。他们之间的分歧 ,实为爱国与卖国的根本分歧。过去把张之洞称为和曾、李一样的“洋务派” ,实际模糊了爱国与卖国的界限。将爱国者与卖国者相提并论 ,笼统称为“洋务派” ,是十分不妥的。  相似文献   
5.
纵观 50年来的黄兴研究 ,学术界对辛亥革命前黄兴的表现 ,一致给予了充分肯定 ,认为他在组织革命政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展革命宣传 ,以及筹集革命经费等方面 ,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为推进革命高潮的迅速到来发挥了巨大作用。研究者的分歧 ,集中在民国初年。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 ,对黄兴的言行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从而在评价上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观点。有的说黄兴“日以右倾” ,有的说在他身上妥协性“已占了主导地位” ,“随着他革命意志的衰退 ,在组织上也走上了分裂的道路。”影响所及 ,在人们眼里 ,黄兴就成为当时右倾路线或称妥协派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李烈钧在广州举起护法旗帜,为孙中山在广州建立护法基地打下基础;协调孙中山与护法各方关系,共谋护法;组织征闽海陆军联军,向福建北军进攻;组织滇、桂、粤军,击败龙济光的猖狂反扑;最后挥师北上,巩固粤北防务等五个方面,论证了在第一次护法战争期间,李烈钧为护法战争所作的多方面贡献,其功绩是不可抹杀的。  相似文献   
7.
1911年,一场伟大的革命运动首先从武昌爆发,很快席卷全国.其来势之猛,发展之速,实为有史以来所罕见.这场伟大革命之能在短时期内形成如此巨大声势,原因固然很多,而数以千计的新型知识分子结成领导群体,同心协力,宣传群众,发动群众.无疑起了关键作用.在已往的辛亥革命史研究中,研究辛亥革命人物的文章不少,但把领导这场革命的领导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探讨其集体作用则罕见.本文拟就此作些探讨,以补前此研究之不足.所谓领导群体,本可称为领导集团.其所以不称集团,主要是考虑到这个领导群体尽管  相似文献   
8.
(一)利用宗教为侵略中国服务,是欧美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一种重要手段.远在明末清初,随着殖民侵略者的东来,葡萄牙、意大利、法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如何大化、穆迪我、费乐德等就来到湖北,建立起湖广教区.18世纪初,清朝康熙、雍正皇帝连续发布禁教令,禁止西方传教士在内地和沿海传教,将传教士一律遣送出境.许多传教士不服从禁令,转移到偏僻山区继续从事传教活动.据说,当时武昌、安陆、襄阳等地在传教士的带领下,就有几百名教徒相继转移到谷城木盘山区的茶园沟隐居.经过鸦片战争,西方侵略者用大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外国传教士以这些不平等条约为护符,用炮舰作后盾,加紧向中国内地渗透,教会势力在湖北得到迅速扩展.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一生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去其生命的1/10。他热爱长江,是因为长江在革命和建设中均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孙中山对长江开发有一宏伟的规划。他希望通过整治长江,发展实业,使长江两岸“转瞬之间变为两行相连的市镇”,变水患为水利;并通过疏浚旧运河,开凿新运河,将长江与珠江、淮河、黄河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沟通的大水运系统。孙中山的开发规划,既是一个宏伟的蓝图,也是一项非常系统的艰巨工程。  相似文献   
10.
黄兴与日本     
黄兴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先后进出日本共计10次,与日本的关系最为密切.他曾赴日本考察学务,受过日本新式教育,长期以日本作为策划革命活动的基地.他的革命活动得到许多日本友人,尤其是梅屋庄吉、萱野长知、宫崎寅藏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