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葛传红 《社区》2015,(15):50-50
近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夹塘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为社区居民发放土地证。为方便居民办理土地证,合肥市庐阳区大杨镇土管所积极与庐阳区国土资源分局联系,主动将3000多户居民的办理材料收集并进行统一申报,土地证办好后进行集中发证,让居民办证不跑腿。  相似文献   
2.
美国人很早就注重公共外交了,这一概念也主要反映了美国的观念。因为,在美国人看来,公众(国民)是国家的一种财富,而公共外交也可以担当政府不宜、不必、不能承担的外交事务。  相似文献   
3.
葛传红 《国际论坛》2023,(2):83-102+158
国际关系不是一门美国的社会科学,而是一个全球性的学科,其首要任务应是它的科学性和解释性。但现状是西方,特别是美国拥有这个学科的学术霸权,这不可避免地将造成国际关系理论的贫困。随着“全球国际关系学”(Global IR)的兴起,广大的非西方世界开始呼吁打破国际关系知识生产的等级制,破除“中心—边缘”模式,掀起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的浪潮。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印度国际关系学者不再对西方的理论亦步亦趋,而是试图创造出印度特色的国际关系理论。在二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印度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大致可分为三个主要流派,即史诗流派、考底利耶流派和新政事论流派,并带有三个明显的学术倾向,即非普世主义倾向、非殖民倾向和非道义倾向。这表明印度国际关系学者要从西方理论所设定的框架下自我解放出来,为印度国际关系研究的未来提供另一种知识。知识与权力往往具有同构和耦合的现象,印度的本土化国际关系研究实际上是印度崛起的一种理论反映,是印度地缘崛起的自然产物,反映了印度日益增长的政治野心和对西方霸权的不满,想要让世界听到印度崛起的声音。然而,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研究的窠臼并不容易,言“印度学派”还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4.
中印两国均视"中央与地方关系"为重大课题,而向地方放权更成为两国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焦点话题.两国都试图在政治架构不变的情况下采用"渐进模式",并对经济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变革与调整,而具体思路便是"财政联邦主义"这一共同的分权逻辑.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有三:首先,分权具有信息优势;其次,分权有利于形成竞争;最后,分权有助于改革的推进.这一思想是中印两国的改革精英们共同的追求,因此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他们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主动达到这一目标,将发展经济的权力还给了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章着重探讨对待国际机制的两种态度 ,即“遵守”和“反抗”。而“干涉者”则似乎是介于两种态度之间 ,其实“干涉者”一方面是积极的“机制维护者” ,另一方面又是“机制的破坏者和终结者” ,“干涉者集终结者和缔造者双重角色于一身” ,常常催生新的“国际机制”。在无政府的国际环境下 ,国际机制一方面被遵守 ,另一方面则不断遭到反抗和破坏 ,这确实是一种困境 ,本文称之为“机制困境”并试着探讨“机制困境”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腐败研究大致有两种研究方法:一种是典型性研究,另一种是个案研究。然而,在迈克尔.约翰斯顿教授看来,这些方法都存在着不足之处。他认为应该采用一种折中的比较方法,将典型性研究与个案研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还要对腐败进行跨国的广泛比较研究。在他看来,腐败主要是系统性的腐败,而有效的反腐败措施就是改革——即进行以"深度民主化"为取向的改革。  相似文献   
7.
2001年1月20日,乔治·布什“历经磨难”终于当上美国总统,就在他就任5周年之时,美国媒体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似乎有一点共识,就是布什头上的“光环业已消失”。其实,布什的总统之路简直可以用“命运多舛”和“艰难岁月”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当他踌躇满志地准备宣誓就职时,就遭到很多人的质疑,并且还进行了抗议。最后,美国最高法院的裁决才将他送入白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