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1.
中国电影叙事衰微的背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英雄》到《无极》,张艺谋、陈凯歌相继推出的几部中国奇观电影,无一例外地在故事的情理逻辑上遭到了观众的普遍质疑。但这种现象决不仅仅是孤立的个案,叙事的欠缺作为中国电影创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中国电影的接受效应。本文从艺术传统、创作心理和现实语境等多重视角,探讨了创作者的社会角色定位、时代症候以及中国传统“语言观”和艺术思维模式对当下中国电影叙事走向产生的或显或隐的影响,以期能够对中国电影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从不同的视角审视中国电影的现状,看到的问题、得出的结论都会是不同的.以当下电视节目的走向为参照系来透视电影创作,会发现对传统叙事方式的误解和规避是影响国产电影接受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当下电视节目的泛故事化倾向昭示出的传统叙事在大众传播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无疑是中国电影创作应该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因此,立足中国电影业发展及创作的实际,从传统叙事模式的当代性和人类学意义出发,就电影在现代社会中所担当的整合人们精神生活的特殊作用,来探讨电影的大众效应和传统叙事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这是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娱乐的背后——中国电影接受心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否准确认知和把握接受心理,对电影的创作、生产与接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当下,接受心理往往被人们简单化为单纯的娱乐追求,因而时常造成电影创作和接受之间的错位。实际上,受众对电影的接受,取决于受众的深层心理需要和基本接受习惯,当今,人们主导性的心理需求则是归属需要和认知需要,认知到这一点,是中国电影获得良好传播效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8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的小说创作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状态不仅体现在思想上走出了以往那种肩负着政治使命,为反映社会发展必然规律而创作的固定模式,而且在艺术手法上,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局面。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作品随处可见,改变了以往现实主...  相似文献   
5.
电视艺术领域的平民化世俗化趋势,把中国电视剧创作带入了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的轨道。但与此同时,一味追求零距离地还原生活,又导致平庸琐碎的生活剧泛滥和艺术性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缺失。本文以李少红的电视剧作品为参照,认为在电视节目走向分众化的时代里,电视剧的表现方式也应该打破既定的创作规范,向多元化和艺术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西方探索电影的簇拥下,近二十多年的中国电影创作,一直潜存着一种个人化的、形式主义的风尚,这种追求虽然促成了中国电影多元化、艺术化发展局面的形成,但它也使中国电影不断地偏离大众艺术的轨道.这种个人化追求的背后,反映出的是创作理性的倾斜与迷失,因而,应该重新以传统叙事为基础,来匡正当下业已倾斜的中国电影叙事.  相似文献   
7.
随着电视艺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视自身规 律和本体特性的认识也在逐步深入。电视节目类型之多,涉及的领域之广,使电视艺术像一 颗璀璨的新星,在夜空中闪烁着夺目的光芒。电视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目前已是不争 的事实。然而,在理论上确立了电视艺术的独立地位之后,电视艺术本身是否真的拥有了自 己独立的品格,它的五彩光环是否都是电视自己放射的光亮呢?就我国电视节目的播出现状 看,多元与单一、茫然与清醒是共存的。最值得探讨的就是那些建立在其它艺术形式基础上 、最早以电视文体的面目出现的电视艺术片,它们存在着一个…  相似文献   
8.
本文认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巴金和张承志是两位极其相似的作家。其相似主要在于他们对生命和青春的挚爱,在于他们通体燃烧着的激情。这种相似归根结蒂在于他们相同的气质和共同的追求:他们都具有诗人的情怀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这是两位作家创作风格相似的基础。同时,本文又有感于目前小说界的现状,针对小说中的情感贫乏现象,阐述了巴金和张承志式的美学追求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