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多是以童年为视角,对旧时生活的回忆。促其转变审美角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是温馨的童年生活所沉淀的情感底色决定了他的审美取向;二是自觉地通过回忆方式净化有悖于审美取向的浮躁情感;三是人性的善与美之主题表达与童年视角的契合。  相似文献   
2.
汪曾祺新时期的小说,以历史的审视为底色,以故乡的生活回忆为切入点,着眼于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智慧,在世相的描摹中颂扬人性,以之浸润人心。  相似文献   
3.
历经苦难的汪曾祺,在新时期的小说创作中,有意回避对人性负面的审视,而是以童年为视角,在回忆中抒写至善、至真的人性美,实现"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教化理想。其独特的审美取向,既受童年生活所形成的先在审美意向的影响,又是作家超越个人苦难,对拯救人心的道义担当。  相似文献   
4.
人性美是汪曾祺小说的核心主题。汪曾祺以人性的救赎和赞美为主题,摆脱了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束缚,使小说回归到日常化的生活本真,并从审美的维度对人性进行透视,在小说中建立起不同于世俗价值的叙事伦理,力求让读者在审美的熏陶中,重建新的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认知主体的信息接受效率,是由个体的认知结构和信息的输入形态之间的契合度所决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要以学生所能理解及认同的契合度为考量,将理论语言转化为通俗话语,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培育方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