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9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陪都电影为服务战时体制的需要,首当其冲成为承载革命叙事使命的媒介工具,并逐渐由原本的宏大叙事向女性叙事转型,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模式.在这种叙事模式的指引下,视点聚焦、乡土认同与男性想象又成为陪都电影女性叙事的三个维度.无论叙事模式还是叙事维度,其本质都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2.
叙事模式是社会政治、文化特征在文学艺术界的反映,是文学艺术家们在创作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的一种套路.陪都电影在叙事模式上呈现出"木兰从军"(女性革命叙事)、"革命的罗曼蒂克"(女性爱情叙事)和"娜拉出走"(女性成长叙事)三种明显的模式化倾向.这几种模式彰显了陪都电影的价值诉求,在本质上仍是革命叙事的"同质异构".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家访是沟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桥梁,是形成教育合力的关键一环.然部分院校辅导员家访工作仍固步自封、因循守旧,少数院校辅导员家访工作甚至流于形式,缺乏顶层设计.后社会化媒体时代的高校辅导员家访工作应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开拓,由“家访”向“佳访”转变,形成以新媒体技术为支撑的“媒介思政”大格局,最终构建以“人文关怀、‘三全’育人、私人定制”为核心的家访模式,切实增强家访工作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4.
抗战电影的审美范式一直在由“一元”向“多元”裂变,尤其是在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内容肤浅、没有历史深度的庸俗恶搞。在这种转变中,抗战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被大大颠覆和消解,观众的质疑、指责甚至唾骂声也随之而来。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这种转变是大众文化转型、消费领域扩展至媒介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一味地颠覆和消解文化理性的转变也造成了抗战电影经典难现的后果,是误入迷途,而不是折回归路。抗战电影如何找到避免陷入脸谱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误区的路径,如何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这直接决定着其审美范式的走向和大众审美品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主体,在对大学生实施感恩教育中要结合实际,从多个角度系统地开展行之有效地活动,使感恩教育成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周星驰的电影在幽默风趣、荒诞不经、嬉笑怒骂中对经典文本和英雄主义进行酣畅淋漓的解构。他的影片消解了各种深度模式,不再试图对哲学的必然、人生的意义、人性、社会的本质等主题作深入挖掘。不论柔肠百转的爱情悲剧,还是侠肝义胆的传世英雄都在他搞笑夸张的演绎下,有心无意间冰释消解。他的幽默包含着对平凡生活的关注,充满了市井生活的智慧,彰显出"草根文化"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7.
抗战电影的审美范式一直在由"一元"向"多元"裂变,尤其是在娱乐化时代的今天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表现为内容肤浅、没有历史深度的庸俗恶搞。在这种转变中,抗战电影的文化意义和历史意义被大大颠覆和消解,观众的质疑、指责甚至唾骂声也随之而来。抗战电影审美范式的这种转变是大众文化转型、消费领域扩展至媒介文化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一味地颠覆和消解文化理性的转变也造成了抗战电影经典难现的后果,是误入迷途,而不是折回归路。抗战电影如何找到避免陷入脸谱化、概念化和模式化误区的路径,如何以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表达对历史和人性的反思,这直接决定着其审美范式的走向和大众审美品位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中国电影》是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出版的唯一一本电影学术刊物,具有鲜明的专业性与权威性。内行办刊的编辑理念、“电影抗战”的编辑立场、灵活的编辑策略成为《中国电影》的编辑思想。在这种编辑思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影》刊发了大量关于电影的功用、电影的国策、中国电影应走什么路线、农村电影的制作、纪录电影的价值、如何借鉴苏联电影经验等为主题的讨论,成为匡助大后方建构抗战动员话语的重要介质和战时“电影救亡”的缩影。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电影稳定性与多样性美学风格形成原因及纪实美学风格形成的分析,指出第四代导演的影片更多的是寻找和挖掘历史底蕴,反映和记录现实社会生活,捕捉和表现历史与现实、民族文化与现代意识的融合点,呼唤和推崇人道主义复归。他们的美学风格并不仅仅是学界一般认定的纪实美学,更确切地说,这种纪实美学又往往带有淡淡的诗化美学风格。无论从平民意识还是文艺批判视角看,其美学风格都应界定为"诗化与纪实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就毕业生质量评价的体系从大学生自身、学校、社会对人才质量需求出发进行了探讨,在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因素的确定,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因素的分析,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因素的构成,高等院校毕业生质量评价体系社会因素的构成等方面做了研究,逐步完善了毕业生质量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