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1.
文章选取《史记》十篇列传中的十六个案例,以Searle (1976)的言语行为理论为框架,旨在研究中国古代的说客在劝说君主时的语用策略及特点。对文中的君主进一步划分为本国君主及异邦君主两类。研究表明,当说客试图劝说本国君主时,用语多是描述性的,重在陈述客观事实,主要采用隐喻、类比、例证等策略,方式较为隐晦谦恭。而当说客以使节的身份劝说异邦君主时则更为直接,用语多具表达性与指令性,论辩语篇结构更加复杂,所用策略更为丰富,甚至在特定场合下不惜伤害君主的面子来增强劝说用语的语势,以保劝说行为得以成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