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儒学的伦理思想是中国几千年来各封建王朝所奉行的道德标准,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建筑是文化的载体,不同时期的建筑体现着不同时期的主流文化。中国传统建筑充分体现了这种等级分明的伦理道德观,而现代建筑同样也体现出现代社会的伦理与道德观念,居住文化的变迁体现出伦理思想的嬗变。  相似文献   
2.
《天龙八部》是金庸作品中和佛教关系最紧密的一部小说。金庸通过三位主角引出了芸芸众生相以及纷繁复杂的故事发展,而这一切到最后,全部都是有因可循的。通过分析主角及配角的经历和结局,来揭示《天龙八部》中所体现的因果之说。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闭幕时的讲话中谈到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若干重大关系时,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放在首要的位置,指出:“实现今后15年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必须牢牢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大局,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处理不当,就会吃苦头,付出代价”。这一理论阐明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结合对江总书记论十二大关系的学习,下面我谈点初浅认识。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内在地要求人们的人格也发生相应转变,因而就必然有一个人格塑造间题。如果人的各方面还束缚在旧体制中,人格与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要求存在脱节、失衡和矛盾现象,就会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发生扭曲。在校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新人,将直接投身于祖国的经济建设行列,担负着为中华腾飞而奋斗的历史责任。因此,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就摆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是人才培养的一项基础工程。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校园无线网络建设的需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辽宁医学院现有的有线骨干网络自身特点,通过无线+有线的混合网络模式,就校园无线网络具体构建与安全策略提出了一些的看法,从而有效地拓展校园的上网量,提高网络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天人合一思想是易学关于人与自然之关系应相互协调统一的核心命题,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传统建筑,其发展受易学天人合一思想之影响。天人合一思想不仅明确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发展方向,还确立了中国传统建筑存在的方式及相关法则。  相似文献   
7.
董睿 《东岳论丛》2012,(8):61-65
《周易》以象喻理,以卦、爻及其文辞建构了广大悉备、备包万有的思想体系,其意象思维及象征主义的特质,逐渐沉积下来,进入到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中,从而形成了具有深厚人文精神底蕴、蔚为大观的中华象征文化.中国传统建筑藉由象征的手法,将深厚的中华文化巧妙、精练地融入传统建筑的营建之中,自城市总体规划、建筑造型,至门窗砖瓦之纹样花饰、园中之山石草木,其象征意义无不深远,无不透射出古人对宇宙对世界的认知、对社会对人生的体悟,体现着古人的价值取向与生命观照.对象征手法及其观念系统的研究是了解古人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律与原则、把握中国传统建筑发展的脉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中国正处于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型的加速期,城乡之间的差距日益扩大。农村籍大学生由于从小在农村生活,传统农村文化在他们的脑海中先入为主影响深刻,而现代文明与传统文明的冲击无疑会对他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标准、价值观念等各方面产生剧烈的影响而导致断裂。在其进入高校后,必须进行角色的转型来适应新的社会生活,而这种转型既受到宏观社会的影响,也受到家庭、教育以及个人等微观层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睿  李泽琛 《东岳论丛》2005,26(4):143-145
《周易》一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传统建筑的史料,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哲学阐释,形成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源自《周易》的宗法礼制也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影响,堪舆相宅理论也是由《周易》的术数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从住区到社区--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建筑规划师对人类居住环境关注的宽度与深度的发展 ,社会学中“社区”的概念和理论被引借到城市规划中 ,从理论层面上基本完成了从住区规划到社区规划的演化。开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规划并在社区规划中倡导公众参与是目前解决我国现有住区规划中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