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内蒙古丰镇话有个粘着副词“老该”,表示谓语是个惯常情状的同时,在句子里还有[+应该]或[-应该]的评价意义.文章刻画了其肯定、否定评价意义取值的句法与语义条件,并着力从语法化视角解释了“老该”的语法性质与内部结构以及肯定形式与否定意义不对称的成因等.  相似文献   
2.
西北话“给”字句的特征是,“给”的同形复现、无双宾句及指人单宾句稀缺。这两方面都可以归结在参数上:焦点的线性设置及动词“给”的二价性。文章同时从“普一方.古”出发,系统地初步考察了同形复现这一综合句法现象的普遍性及其反映的汉语句法各层面间的相反相成的互补经济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