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国目前实施的高职教育提出了"三元十三环"的概念。"三元"是指高职生三方面的生源,"十三环"则是本文认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框架的13个方面的内容,包括体制、机制、供需、目标、资源、合作、课程、素质、实践、能力、师资、管理、质量。部分或每一环节也可建立模式,但较为完善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将涉及"十三环"全部内容。  相似文献   
2.
苏州城市区划调整和苏州高新区“北扩西进”发展战略的实施,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实现第一轮的腾飞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短短几年间,开发区抢抓机遇,积极融人苏州高新区开发建设总体格局,实施了大规模的动迁和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得到了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全面加快。本文通过对开发区发展现状和利弊分析,对新一轮发展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任务,强调依托国家高新技术园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建立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这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创新发展文化经济、加快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美的本质命题是个千古难题。美是合规律、合目的的发展、创造和发现。从对象世界与人的关系双线并行发展的角度来看 ,合规律与合目的相统一 ,统一的接触点应该是前所未有的 ,是发展、创造、发现的结果。合规律、合目的的发现在本质上也是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确证。当个人精神愉悦的对象能得到类的认同 ,美就具有客观性。而只有当美具有客观性时 ,美才能真正地存在。因此 ,只有当人的发现符合类的目的时 ,这个美才是真正的美。美应该具有真实性、客观性、社会功利性、情感性和新颖性的特征。美的发展和社会同步 ,美学体系的建立也应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  相似文献   
5.
漫议语词意义三境界蒋国良在“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进程中,出自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多是从实用前提出发。笔者认为,在语言三要素中,从文言文到白话文,变化最大的莫过于语词.考察语言现象,不能不首先重视词语的分析。学校的语言教学,更多地强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