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讨论的是云南大理白族的人类学表征问题.1941年费子智(C.P.Fitzgerald)的<五华楼>(The Tower of Five Glories)出版以后,白(民家)在人类学著作中有了不同的描述.在英国研究人员费子智的笔下,民家为"部落民";几年之后,许琅光(Francis L.K.Hsu)在1948年出版的<祖荫之下>(Under the Ancestor's Shadow)一书中将其描绘成"典型的汉人".1956年,白族被正式识别为一少数民族,并以大理为中心成立了自治州.但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人员又一次对白族认同问题展开了辩论.一些学者认为在中国的改革开放时代,白族正经历着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白族认同与国家的民族优惠政策相关联.本文尝试对研究者们怎样表述白族认同的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于分析他们使用何种标准作为认同的标记,以及这些标记又是怎样影响到大理人自我表述的途径的.  相似文献   
2.
乐钢教授在访谈中从自己的军旅生活、海外学术活动以及西北、西南的旅行经验出发,谈到了他从比较文学研究转变为人类学"票友"的过程,展示出其跨学科、跨文化和跨区域的学术研究特点,与此同时,他还以长期的藏区考察经历和香格里拉的个案研究,讲述了他对西方相关的中国边疆族群问题的反思,并触及到更为广泛的发展与环保问题,对目前学界的西南研究导向也作了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