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文章在跨文化视角下考察近年来英语和汉语语料库的发展,旨在探索基于语料库方法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以汉语原文和英语译文为例,比较分析两种语言在词汇、句法和篇章层面的差异,揭示文化对翻译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进一步探索翻译中的跨文化动态,着重指出跨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Young Yun Kim(2002)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为基础,借鉴高一虹(2002)关于跨文化交际“超越能力培养”的观点,尝试构建着重在意识、态度和情感层面上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教学新模式,为跨文化交际课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新的理念和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3.
文章重点探究意大利著名学者劳伦斯·韦努蒂的“异化”(foreignisation)理论在翻译实践中尤其是文学翻译中的作用,“异化”的最大缺陷来自于其武断的本质及其对“调停”(mediation)作用的拒斥。文章借助于国内学术界既往相关研究论文的调查,进而对中国读者眼中的韦努蒂及其“异化”理论进行了新的反思与质疑。研究表明,中国孔子的“中庸之道”,可以剔除韦努蒂理论中过于强势的因子,倡导一种中国式的“异化”,亦即“归化”后的“异化”,寻觅一种在全球化背景之下的“归化”、“异化”共谋之途,乃是尊重他国文化的至上选择。  相似文献   
4.
试论跨文化交际中的联想思维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分析颜色词、数字、动物词三方面在不同民族文化中的联想差异 ,说明了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不仅仅是语言问题 ,语言文化背景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忽略的问题 ,是交际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一、引言知识在信息时代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知识是促使经济发展和决定国家繁荣的重要因素。随着全球化以及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使用 ,知识正不断地展现其无穷的力量 ,也证实了弗朗西斯·培根的至理名言 :“知识就是力量”。所不同的是 ,罗默认为知识已成为领先经济中的第三要素。根据他的观点 ,知识是资本的基本形式 ,经济发展是由知识积累和应用所驱动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 1996年报道 :“目前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主要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 5 0 %以上是以知识生产和分配为基础。”如今 ,人类正处于“知…  相似文献   
6.
文章剖析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简析了文化、亚文化以及文化的相遇,纵览了当今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发展历史.文章以中国和新西兰为例,揭示了跨文化交际理论的局限性,但也肯定其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文章指出:政府职能部门和高校机构采纳基于平等和互敬的跨文化主义远比只掌握跨文化交际理论中所罗列的跨文化知识要点和交际模式重要.  相似文献   
7.
文化全球化容易造成弱势文化发生文化移情。在跨文化翻译实践中,由于秉承了特有民族文化心理,来自高语境文化的译者往往会经历一种内在的、不自觉的文化移情,而来自低语境文化的译者则往往作文化负移情,这两种文化移情直接表征在翻译策略甄选的趋同性上。跨文化交际的文化移情也导致一个更为严重的后果——文化逆差:文化信息交流的不公平、不平等,文化身份的失语、失落。  相似文献   
8.
中国外语教学中文化教育的错位与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的外语教学在全球化的新语境下面临新的挑战。依据布朗(H.Douglas Brown)的移情说和教育心理学的动机说,对当前中国外语教育中文化教育的现状进行评析,可以看出在强调目的语文化和忘却"母"文化的一元论教育思想中,中国的外语教学出现了在一种虚拟的跨文化交际中逐渐丧失自己的文化、淡却自己的文化身份的现象,不知不觉走进了文化全球化所挖掘的陷阱。因此,外语教学的文化介入需建立在文化平等的基础上,既要避免文化教育西化,也要避免母文化本质化和绝对化,应该在两极中寻求新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国际化模式探微——基于新西兰的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主导因素的深入剖析和新西兰的案例考查,指出在新自由妇主义政策的指导下,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策略过于以经济为导向,而这种导向对于大学的发展和大学间的合作缺乏远见。为此,文中结合前人的探索,提出了一个可供高等教育借鉴的四步国际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