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僧肇通过论证现象与本体、"有"与"无"、名与实的关系,构建了"不真,故空"的本体论,形上思维达到了当时的最高水平,推动了中国本体论哲学的发展,也为后世佛学进一步证"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有无之辩是魏晋玄学的中心论题,魏晋玄学先后出现的贵无、崇有与独化三论,经过一轮正-反-合的过程,把老子自然哲学的宇宙论,经由宇宙本体论发展为主客一元的天人境界论.主体性在魏晋玄学中由"微"至"显",贯串始终.  相似文献   
3.
任继愈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大陆中国哲学史研究领域的唯一指导原则"对子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八十年代实现了研究指导思想的自我突破,以"对子论"与"圆圈论"结合,主编了巨著<中国哲学发展史>,他的学术成果,为后人继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其学术研究道路对后继者具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牟宗三的易学研究可分为早期和中后期两个大的阶段,早期著作《从周易方面研究中国之元学及道德哲学》,以新实在论、数理逻辑结合胡煦、焦循的象数易学解读《周易》,阐发了自然哲学和自然主义道德论,力图匡正与补救因高度意识形态化禁锢了人的本性的中国传统哲学;在中后期,面对物质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泛滥,寻求人类的终极关怀,创立道德形而上学,其易学成为这一体系的构成部分。两个时期虽有显著的不同,但寻找道德实践的哲学根据是贯穿始终的主线。  相似文献   
5.
齐派《易》学考蒋玉智秦汉时期,《易》学之有齐派,与《诗》学之有《齐诗》、《论语》之有《齐论》、《春秋》之有《公羊》正同。然后世论齐学者,特突出《公羊》、《齐诗》、《齐论》,于《齐易》则往往忽略。究其原委,因《春秋》有公、谷、左、邹、夹五家;《诗》有齐...  相似文献   
6.
“空”论是佛学的核心,中国化佛学的“空”论,是佛教传人中国以后,与中国原有的各种思想碰撞融合而形成的。其中,正在不断发展与成熟的道家“有无”观,被佛学吸收和改造,成为超越印度原始佛学的中国化佛学“空”论的重要思想要素。这一复杂的融合过程在早期即经历了第一轮的求同——寻异——会通,格义与六家七宗、鸠摩罗什、僧肇分别代表了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相似文献   
7.
佛教缘起论的理论主题是存在论。与西方哲学存在论相比较,佛教缘起论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内涵和特征。佛教缘起论的存在论内涵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界缘起、存在的缘起性、缘起整体性三个方面。生存境界缘起是佛教缘起论的主体,它从主体自身的价值立场、认识思维方式探讨人生痛苦的根源、形成过程和解脱方式;佛教缘起性空思想则揭示了存在的缘起性,它从存在的关系性、过程性、整体性和无限性消解存在的实体性观念;缘起整体性是中国佛教对缘起论的发展,它将超越境域与现象世界本身的存在统一起来,将现象世界看作由无限事物相互关联、相互涵摄、相互映照构成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8.
关于构建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考蒋玉智一、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对其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储蓄积...  相似文献   
9.
任继愈是建国以来以马克思主义指导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主要学者之一,前期,他以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为主线构建中国哲学史体系,代表了当时的主流观点,后期把斗争史和人类认识史结合,推出《中国哲学发展史》巨著,实现了自我突破,为后学提供了大量研究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