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中国当代油画处在一个多元审美的创作体系之中,其形式观念变得越来越突出并成为一种亚风格化的审美倾向.长期以来,中国的油画家们不喜欢谈论形式,人们普遍认为创作形式是一种内容组构方式,属于技法范畴而非表现语言,忽视了其作为创作观念与思想的表现形态.系统分析中国油画的形式构成,必将对中国油画的发展与创新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艺术作品的实质是创遣性的表现,是一种注重形式的艺术创造,是以不可重复性作为内在定义.真正的艺术家都具备有转化艺术直感的能力.无论你怎样地在艺术外在因素或内在含意上做出单一的努力,艺术作品都将难以成立.它是调动外在形式的表现能力来完成形式与内在因素相互作用下产生的艺术作品的精神与内含.是一种内心的直感“替代”某种物体的摹状,而不是一种“模仿”.这些物象只是作为“替代”物的意义上“再现”了什么.艺术作为一种感觉的艺术,是以外在形式作为载体,综合哲学、文学、个人、社会、种族、地域、男、女为一体的感觉艺术,是创造者将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人生的意识通过一定形式在一刹那间留在画面上.无论怎样,艺术作品最后都要落实到某一形式上.但艺术作品决不是形式问题,形式是艺术作品的载体.  相似文献   
3.
“视觉”是图像相互依存的形式,由表层的“视”—“观”(看)及深层“觉”—“感”所组成。接近“视觉”其目的是直观呈现“视觉”所带来的图像,而阐释“视觉”则主要强调其社会功能作用,然而这种“视觉”的阐释常常会发生偏差或误读,但误读毫不影响“视觉”的意义,特别是社会意义。只要有人、有艺术行为,阐释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美术教育的各门课程(理论课、技法深)的成绩,总是要在创作中集中体现.为此;创作课不是孤立的一门课程;而是同所有各门课程密切相关、相互联系,是把所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专业知识和基本的专业技能结合起来的一门综合课程.由此可见,要提高创作教学质量;必须全面提高各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并克服它们之间相互孤立、相互脱节的教学现象;把它们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工作来研究.就教学本身而言,对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以及教学方法一创作课的进程包括哪几个阶段,哪些具体内容,哪些要求;怎样指导同学深入生活,怎样观察、体验、分…  相似文献   
5.
人作为文化动物,需要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作为社会动物,需要维护消费秩序。在当代的现实中,大众文化消费形态无限展开,精神消费品的生产构成社会文化、艺术的主要层面,使得人们在消费过程中得到自我心理享娱。在日常生活的直接证明中,艺术才有可能获得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当下这种变化预示着一种新的时代精神,为我们文化研究开启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必须广泛依赖社会和美学境遇———形式和公众的困境———物质形态与精神状态的限定———这是当代社会和大众文化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教育的门类很多,而其中的美术教育最富有挑战性──它要在统一的教学形式中去建立学生的创造个性.很早以前,科学家们试图把艺术变成科学,把艺术的创造和艺术欣赏捉到技术教育程度.实为荒唐可笑.把艺术的创造与欣赏强安上科学的规定是不可能的.但艺术教育又必须进行,这是非常有趣的工作.我们一谈到艺术教育就会谈到美术的基础教学,这时就会有一个法则在我们的耳边响起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批.这一法则指导我们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坚持忠实于对象”的精神、“观察入微”的态度,将学生强纳入预定的模式中去,而不管这个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