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从20世纪末到今天,中国文学创作发生了巨大的位移:从文学创作模式来看,普遍不再追求经典化写作,而是向民间化模式转换;从意识空间来看,传统意义上集体意识慢慢淡化,而是逐渐滑向个人意识;从审美指向来看,由艺术审美走向技术审美。因此,在风云变幻的世纪转换中,当下文学创作给许多人带来不适感和茫然感,不知道文学何去何从。无论文学以什么形式存在,只要人类有语言审美的需求和精神寄托寓所的愿望,就有作为语言审美的文学存在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蔡登秋 《学术交流》2003,(3):124-126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中国社会的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大众文化”与其结伴而生。由于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消费性和休闲性的特性 ,并在满足大众阅读口味的同时 ,也带上一定的欺骗性和操纵性特征。当今 ,部分作者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走上为满足大众消费需求的创作道路。在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 ,文学创作有滑向迎合市场需求危险的可能。这种流行性的“大众文化”将在文学的健康发展的历程中设下陷阱。  相似文献   
3.
杨时是宋代理学道南的鼻祖,被认为“程氏正宗”,他那“尽心”、“知性”、“止于至善”的儒家风范,精进勤勉的治学方式,以及“清廉”、“爱国”的儒家忠孝实践,终而成就了一代大儒的形象。加之后裔的枝繁叶茂,形成东南亚一带庞大的杨氏族群,即“道南衍派”。同时在具有现代性意义的祭祀活动中,这一衍派意识获得了加强。  相似文献   
4.
从上个世纪末以来,便捷的网络媒介为网络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空间,不计其数的网络文学充塞于网络中,这无疑对改善和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必须看到,由于网络自身的自由性、虚幻性特征和缺乏科学的严格规范管理,其相应也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对此必须予以清醒的认识和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