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传统德育乃至现代的形式化德育当中,程朱理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侧重点在于理性至上,强调理性对于个体单向的塑造,从而导致理性愈来愈成为异己的、强制的力量。而王阳明心学在不忽视理性的前提下,给予了非理性因素应有的地位和重视,落实到德育领域,非理性之维更是实现道德有效性的途径之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今天的德育提供了理念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孟子的性善论、荀子的性恶论以及扬雄的善恶相混的二元论,唐朝以来的一些哲学家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并引入了情感方面的内容,如韩愈的"性三品"说和"情三品"说,王安石的"性情一也"、陆九渊和王阳明的"心即理"、王阳明的"良知说"、"知行合一"等,从情感的角度来阐述人性,使得德育的思路焕然一新。在当今社会环境下,这些思路对现代德育仍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理论是从中国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借鉴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合作制和土地国有化理论的结果。从所有制关系的变更来看,毛泽东关于土地改革的探索经历了这样一条路线:地主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国家公有→合作制经济→全面国有化,该理论的形成发展的过程中,集中体现了毛泽东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在社会主义新时期,重新认识和分析毛泽东关于土地制度的思想,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顺利解决"三农"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活育德在中国具有深厚的土壤,在明清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知行合一""随处体认天理"等无不彰显出道德教育的整个过程都和生活息息相关。对明清时期德育生活化的内容进行梳理和思考,对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解方面能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闵绪国著,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一书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的现实考量与历史进程、进展与展望,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与特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生成的根源、要素等方面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梳理与论证。红色文化是充实高校校园文化生活的重要资源,是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纽带,是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素材。深入提炼中国当代红色文学作品中的文化价值、思想价值,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1840年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中国被卷入了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系之中,民族危机迫使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不得不对西方刮目相看,开始着力了解研究西方,相继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实行对外开放的思想。  相似文献   
7.
教学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教师的语速、语调、节奏,甚至一举一动都对课堂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语言艺术,从语言的幽默感、节奏感、情感和人体语言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为了了解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和企业对文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要求开展调研工作,主要调查内容是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并以企业对文秘专业人才的能力需求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