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迫切改变我国教育事业的现状,迅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的呼吁已经是够多了,无论是在各级召开的人代会,政协会上,还是在有关的文章,文件和诀议中,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强调要重视教育,非要把教育搞上去不可。可是严峻的现实告诉人们,我国的教育事业虽有发展,但仍然存在着令人十分忧虑的滑坡现象。我国当前的情况是:有两亿多文盲,而且呈增加趋势;九年制义务教育远没有普及,20至24岁的人口中受高等教育的人数比例低得可怜,只占1%(而在美国占55%、日本占30%,苏联占21%,印度占9%)。据26个省市自  相似文献   
2.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毛泽东同志诞生九十周年。毛泽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战斗的一生,是探索真理的一生。毛泽东同志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了永不磨灭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首先,对资产阶级民主、自由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通常看法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用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与封建主专制独裁相抗衡,起着积极的进步的作用,而当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民主、自由则就完全成为虚假的了。这种认识是片面的。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前后,对待民主、自由的态度有很大不同,但并没改变民主、自由不仅是反封建斗争同时能够促进社会化大生产和发展商品经济的基本特征。社会生产过程愈复杂,商品经济愈发展,也就愈需要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愈需要实行人人平等自由原则。所以对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一个世纪了。他为人类解放事业所作出的巨大功绩是永存的。马克思的一生是革命的战斗的一生,是不断探求科学真理的一生,他既是伟大的革命家,又是杰出的科学家。  相似文献   
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党在新时期提出的建国纲领。它是在总结国际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一个包含着十分丰富内容的科学命题。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这一命题的哲学基础。从辩证唯物主义、尤其是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角度阐明其哲学基础的文章比较多,但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加以阐述却不多见。拙作拟着重从唯物史观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作些分析,以便有助于全面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更自觉地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对社会主义的本质作了新的概括,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明确地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本质有机地联系起来,并作为社会主义的第一个层次的本质特征提出来,这无疑是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写进了党的十四大报告,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对此,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7.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恩格斯曾把唯物史观称为自己世界观的“核心问题”,列宁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比作“一块整钢”,毛泽东同志认为“唯物史观是吾党的哲学根据”.然而,长期来,哲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问题上,只讲辩证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不谈历史唯物主义产生的理论来源,给人们造成这样的印象:似乎唯物史观的产生没有它的理论来源,是从“空地”上建立起来的.显然,这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列宁说得好:“哲学史和社会科学史已经十分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主义里绝没有与‘宗派主义’相似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邵宗杰同志在一九六二年的《杭州大学学报》第一期上发表了《试论心理现象变化、发展的根据》一文,(以下简称“根据”)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说明人的心理现象变化、发展的根据,这不能不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看了“根据”一文,感到有不少的教益和启发,但同时也感到有些观点值得提出来进一步商榷。“根据”一文与其说是一篇心理学的学术论文,倒不如说是一篇充满了哲学词句的  相似文献   
9.
按世界银行统计标准,基尼系数控制在0.3-0.4之间为合理的贫富差距,0.4则是个警戒线,一旦超过了0.4,就应引起高度的警觉.我国2004年的基尼系数已达0.465,并继续呈扩大趋势,大大高出了0.4的警戒线.2004年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财产总额占城镇居民全部财产的比重近一半,而收人最低的10%家庭财产比重只有1%左右,两者的差距已相当显著.而且财富积累的"马太效应"必定会起作用,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这是导致社会不和谐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黎澍同志在《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1984年《历史研究》第5期)一文中指出:“历史是人的历史,所有的人都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他们既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物.”并认为:把历史说成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这是错误的.“无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都没有这样说过”,这是由苏联学者提出来的.在《再论历史的创造及其他》(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