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1.
校长职业化是我国当代大教育发展趋势催生的结果。职业化校长必须确立科学的大教育观,努力培养自己与新的时代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校长培训要把培养各级各类校长的大教育观念以及相关方面的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解放思想是作为主体的人的一种自觉、能动的思想运动,要充分认识和全面把握当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主体性特征及其规律与作用。现实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们的认识水平、实践运动等客观因素和条件从根本上决定着,并多方面、多维度地影响和制约着思想解放进程中的主体性以及这一运动本身所能达到的程度与水平。要十分注意不断改善和优化社会现实环境,使之成为推动思想解放的源泉和动力,使作为解放思想运动的现实条件和客观基础的社会环境和实践运动与解放思想运动的主体性功能之间,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念、理想,又是一种现实状态和实践运动;现实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践与进程,同人的全面发展的理念、理想之间既相互联系、统一,又存在一定意义上的距离、差异和矛盾;科学认识、正确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及其相互关系,是廓清人们关于全面发展理论与认识分歧的关键,也是推进当代亿万中国人民伟大的社会实践,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认识前提。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目标和内涵,是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实践中必须始终自觉遵循的基本原则、思想方法和价值判断标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为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推进民主制度建设;坚持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规范党的执政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二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小鹏 《江汉论坛》2001,5(9):84-87
我国传统的、主流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观,是一种以人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的统一和整合为前提,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为根本目的的具有社会本位倾向的一元论。这一理论是有缺陷的,对于现实的教育实践的导向也出现了严重的偏差。科学的、完备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应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满足人的自身发展需要这样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要素构成。我们的教育既要充分扎根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又应具备更多的人本主义精神和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6.
学校教育行为是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最主要最有效的因素。注重对教育行为的评价 ,既有利于保证教育评价的客观公正 ,也有利于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效果的质量 ,还有助于促进教育主体素质的提升和教育科学研究的深入精化。评价教育行为必须坚持教育行为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合有效性、合质量性四个标准  相似文献   
7.
教育本质实质上是人们对于教育基本属性的一种认识与把握,由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发展阶段中,教育的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功能、特性被放大和张扬,因而在教育发展史上产生了多种不同的关于教育本质的论述和解说。中国教育的变革与发展呼唤着新的教育本质论。  相似文献   
8.
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的高等教育内部存在着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两种不同价值体系和实践体系,徘徊于两种教育体系之间的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究竟应当选择怎样的发展方向?“学与术”之争始终存在于地方高校教育理念与实践中。地方普通本科院校必须十分鲜明地确立大众化的发展路径和价值原则,坚持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以实用性、应用性知识教育为主,以市场导向为主的发展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