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袁强亮 《金陵瞭望》2007,(22):19-20
“和谐”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不是静止的,而是运动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是在矛盾运动中实现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确立在根本上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必须树立唯物辨证的“和谐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哲学思考,用唯物辨证的方法论来指导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深刻.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善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笔者认为需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