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市场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1895~1936年,在市场的推动下,华北商业性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家庭养殖业的商品化程度在华北农业近代化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2.
“中体西用”文化观萌芽于鸦片战争时期,产生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形成定型于洋务运动时期,可以说它是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冲突的产物。本文通过对魏源、冯桂芬、郭嵩焘、王韬、郑观应等人的体用观进行分析,认为:“中体西用”文化观从萌芽、产生、形成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近代中国人认识和学习西学的过程,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后 ,华北集市功能增添了新的内容。在众多的推动因素中 ,农民的参与引人注目。正是由于农民生产和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 ,使华北集市的功能有了新的发展 ,表现在交易功能的加强和成为联接农民和国内外市场的纽带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黄爵滋是清代禁烟运动中严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代禁烟久治无效,朝廷出现严禁与驰禁的争论中,他坚决主张严禁,并首次提出以“重治吸食”为核心的禁烟主张,其主张对上至皇帝,下到大臣乃至后来掀起的禁烟高潮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具有非常深远的历史意义,可见黄爵滋在禁烟运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对此进行论述,以期实事求是地评价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在华北农业近代化的过程中 ,加工业的发展引人关注。主要表现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互动发展 ,其突出代表是棉纺织业和草帽辫业在 1895 -1936年发生明显的变化。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将对现今农村副业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将中国带入了一个新的全面的社会转型时期 ,与此相伴随 ,社会出现了多元文化的碰撞和多元信息的交流的状况。据此 ,中国文化史教学的改革要根据其所具有的特点 ,将儒家伦理道德中渗透现代意识的内容与现代德育教育相对接 ,加强学生内化程度 ,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7.
历史时期,洪洞、介休两地留下了一定数量的水利碑刻。这些水利碑刻的内容显示,当时官府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公示祭祀方式、水利约定,无非就是要起到其对民间社会的有效社会控制,因此,水利碑刻也就具有了一定规范意义。从某种角度说,水利碑刻的这种规范意义与习惯法是有着密切的关系的,对此进行研究,有助于揭示汾河流域水利秩序与社会管理的特有途径。  相似文献   
8.
1895~1937年,随着通商贸易的日渐增多,华北农村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农民的生产活动也纳入了市场体系之中,农民与市场的关系变得日渐紧密起来。受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这种关系带有自己一些固有的特征,即迟滞性、被动性、不稳定性和农民社会流动的频繁性。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人文教育专业在高师院校中陆续开设起来,但在开设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如何实现旧有观念向新的理念转变的问题。通过深刻探讨人文学科教育的内涵,高师人文教育专业历史课程体系需要从两个方面加以改进:一是在历史教学环节中引进整体史观,二是在实践环节中加强多学科融合的同时,凸显历史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0.
市场的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动力.1895~1936年,在市场的推动下,华北商业性农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其中,家庭养殖业的商品化程度在华北农业近代化过程中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