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4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83篇
劳动科学   7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120篇
理论方法论   29篇
综合类   369篇
社会学   65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定置管理是企业在生产活动中研究人、物、场所三者关系的一门科学。它是为生产者在最短时间内,用较低的成本,制造出高质量的产品提供良好的客观条件。在生产现场中,人、物、场所三者结合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人与物的结合状态,定置管理的实质内容,就是按照人与物的结合程度,将生产现场的物分为三种状态。 A状态:物的放置使人与物处于紧密联系状态。即人和物经常发生关系,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生产  相似文献   
2.
3.
论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精髓。从思想内涵上说,忧患意识是一种清醒的危机意识,是一种宏大的历史意识,是一种深切的责任意识,是一种昂扬的奋进意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把忧患意识的历史意蕴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忧患意识的现代转化。  相似文献   
4.
5.
本文就初等函数中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的大小比较提出了一般的判别方法,并且对指数、真数、底数不同的情况,提出了几种大小比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清代进士题名录系统中,有场中缮写本进士登科录、场外刊刻本进士登科录、国子监进士题名碑、民间刻印本进士题名碑录和今人编著的进士索引工具书,五种不同阶段的存在形式相互承继。  相似文献   
7.
受众从节目文本直观地体验和判定栏目品质,这种体验和判定有赖于节目文本自身的质量,还有赖于受众所处的复杂语境。本文在系统分析传者、文本、受众基础上,尝试着探讨《新闻调查》的受众策略。  相似文献   
8.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人类社会发展所提出的一项全球性倡议与创新性思想体系。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理论来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应对当前全球风险挑战的需要,更与世界历史从封闭、孤立走向开放、联合的规律性趋势相一致,是世界历史向更高阶段发展过程中一个可能的“过渡阶段”。在“过渡阶段”中,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两种制度间关系是现阶段历史发展的焦点所在,并集中表现为两制国家间关系。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正是对两制关系内在对立性的超越,在差异性与整体性的有机统一中推动世界历史不断前进,促进社会主义蓬勃发展,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改革自1978年启动以来,致力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格局基本形成。然而,在如何将中国经济改革推向前进的问题上, 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争议。一种主张向左走的意见是,凡是非公有制经济就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损害全社会的利益,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改革就是要对非公有制进行抑制,不然公有制经济就必  相似文献   
10.
最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一般论者认为,乡土社会即使有过士绅,随着近代国家的建构和当代国家对乡村的长驱直入,他们也消失殆尽。 但是一些对乡村精英研究的缺陷是被去领土化视角下的政治观念史所左右。 在此前提下,一些政治观念的长期影响遮蔽了具体时空下的实况。 本文与上述研究的路径不同,以地势民族志方式,研究乡村领导和社会秩序。 基于最近 60 余年的地方历史,本文试图勾勒出从乡绅到中农,甚至到 21 世纪自然村社会中隐然延续的结构。 论文将探索在 60 余年间,国家通过政治 / 组织路线,对血缘 / 地缘的村落社会进行重新编织的基础上,自然村 / 村民小组及其领导人对于基层政治生活和社区维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