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9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撞”、“侬”、“狼”是近古时期较有影响的壮族名称。“撞”又写作“僮”,是“壮”字的前身;“侬”又称为“布侬”,是分布于邕州西南的壮族;“狼”即“狼人”,“就是今天广西的壮族”。显而易见,这三种名称实际上标记的是同一个民族,在这方面,以往的认识是统一的。但是,对于这三种名称的来源却有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大都是从汉字的意义上去作些臆测。例如,“撞人喜冲突攻击,故曰撞”。“侬人之名大约取义  相似文献   
2.
“郎火”、“提陀”语源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郎火"、"提陀"是古文献中两个引人注目的音译名称,分别表示"头人"和"百姓"的意思。据史载,这两个音译名称均属岭南僚人称谓,而岭南僚人包括今壮侗语民族,因此,它们当译自壮侗语。但是,壮侗语有10多种语言,它们究竟源自其中哪一种具体的语言和具体的词,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经过反复、深入的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它们分别出自仫佬语的lak8k o3和ti6to2两个词。  相似文献   
3.
语法结构是语言中最稳固的部分,一般不易受外来的影响,但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语言关系中,一种语言吸收另一种语言的语法成分,以完善自己的语法规则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秦汉时期,壮汉语曾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但它们之间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据《三国志》载,秦汉时期的壮族地区是“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迥异,重译乃通”。显然,汉  相似文献   
4.
"雒田"是古越人耕种的稻田,其名见于秦汉史籍,语源出自壮语的na2lu:k8(山谷田)."榃"是古越人后裔壮人创造的方块壮字,其语源为壮语的tam2(鱼塘).从此字的构造看,壮人的"榃"式鱼塘,是由山谷田改造而成的.两字的语源反映了古越人以田耕为主,局部(因势)向渔业转换的历史画页.  相似文献   
5.
壮族历史上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万物有灵,多神崇拜,构成了他们的宗教世界。在这个宗教世界里,“六乌圣母”便是其中的重要神灵之一。据史料记载:“壮俗每数年延师巫、结花楼祀圣母。”“按圣母不知何指,据邑中武平里诸壮所祀,则为六乌娘,又名六乌婆,庙在六乌山,壮人每遇瘟疫,则舁六乌娘巡游村市热闹。”“瑶祭盘古,壮祀六乌圣母。”  相似文献   
6.
一、必要性和急迫性一位著名的外国元首说过:“教育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关键。”随着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实际财富的创造,主要不是依赖于劳动时间和付出的劳动量,而是依靠科学和技术的力量。当代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已经有60%到80%,甚至100%凭借新科学技术所获得。因此,如何保证人才的培养与现代化生产发展需要相适应,已成为社会和生产发展的生死攸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在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已越来越引起世  相似文献   
7.
壮语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北部方言为大方言区,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二,而南部方言仅占整个壮语方言区的三分之一。两个方言区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是:南部方言有送气的清塞音声母P′、t′、K′,北部方言则没有,而只有与之相对应的不送气音声母P、t、K。这种情形与汉藏语系语言送气音声母的分布情况是相悖的,因为在汉藏语系中,凡是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送气音的分布一般都遍及所有的方言区(至少也是绝大多数方言区)。例如汉语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其七大方言中都存在着送气音声母。又如藏语、苗语等也都是具有送气音声母的语言,尽管它们各自的三大方言(藏语为卫藏、康、安多三大方言,苗语为湘西、黔东、川滇三大方言)差别很大,但在送气音声母遍及各自方言区这一点上却是一致的。而壮语则不然,其大部分方言区没有送气音声母,只有少部分方言区有送气音声母。这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其焦  相似文献   
8.
引言在语言学中人们很早就重视亲属称谓的研究。十九世纪的历史比较语言学家确定语言的亲属关系时所依据的词汇首先就是亲属称谓和数词等基本词汇。我国古籍《尔雅》、《恒言录》、《恒言广证》、《称谓录》等亦有丰富的关于亲属称谓的记求和注释。至今,亲属称谓的研究仍然是国外语言学的一项热门课题。因此,亲属称谓的研究值得我国语言工作者的重视。民族学领域对亲属称谓的研究也不亚于语言学领域。美国著名的民族学家摩尔根就非常重视亲属称谓和这些称谓所反映的亲属制度。它的关于原始人类有过血婚制的学说,就是以对夏威夷等许多原始部落的亲属  相似文献   
9.
壮语动词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可以带相应的词头。例如(带点的部分是词头):ta.3nam1种植ku.6po5吹牛ta.3a3炊事ku.6ak8偷东西ta.3kai1销售ku.6sak8洗衣ta.3am1占卜ku.6to5做木匠活ta.3a...  相似文献   
10.
壮族历史上最重要的时期之一是宋代(公元960~1126年)。这个时期正是南下的汉族人与越南人在壮族中心地带接连发生冲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不少壮族人曾奋起抵抗外国人的统治,争取持续自主。壮族祖先至少在新石器早期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许多学者认为,他们很早就移居被中原文化推进的南方。新石器时代的墓葬风格(墓中尸体均呈屈蹲状,与越南墓葬特点吻合)亦表明壮族源于南方,并与越南的“霍宾人”(公元前9000~5600年)和“巴逊人”(公元前8300~5900年)的文化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但在目前的中越政治气候中,这种可能性会给中国学者带来某些难题,也难于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