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许三春 《社科纵横》2013,(6):141-143
传统中国的医疗救助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社会、国家与宗教组织。不同时期医疗救助的主体不同。不断发展的道教、佛教等宗教组织成为最初的医疗提供者。唐宋之际,政府主导了医疗救助事业的发展,而明清时期,地方精英取代政府成为医疗救助的主体。这些医疗救助的特点是:都没有摆脱传统的慈善救助的形象;救助的对象是被动参与的,缺乏积极主动的医疗;不同的救助主体的动机与目的有异。这些有限的医疗救助并不能解决民众的医疗问题,他们仍然依靠土方、验方、信神和巫术来摆脱苦难。  相似文献   
2.
合作医疗是我国农村广泛实行的一项医疗制度,自20世纪二三十年代产生,历经变革,至今仍在沿用.关于它的起源,多数学者认为是源自陕甘宁边区的医药卫生合作社,也有学者提出是形成于民国时期的农村卫生实验区.然而考察民国时期卫生实验区的发展以及国外的研究成果,可知合作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实际上有着更为复杂的背景.中国卫生医疗制度近代以来基本上是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合作医疗制度也不例外,其中受东欧国家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影响较大,同时其话语建构也蕴含了社会及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