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现代文学表现主义在历史和文化的现代语境中,受到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多重话语的影响,其审美意识不仅存在跨语际交流的先在障碍,而且传统和意识形态的先验性也使文学在自律与他律之间摇摆不定。反映、创造现实的维度上如何界定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成为现代文学理论与实践思考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许剑铭 《阴山学刊》2003,16(6):21-24
死亡意识是鲁迅生命哲学的一部分,也是贯穿《野草》的中心线索,对死亡意识的思索既是一个有限性、存在性、时间性的缕析,同时也是一个神秘、惊异、超越和永恒的艺术心理和审美逻辑发展过程。而死亡意识的泛化、象征性、荒诞性暗示的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统一的死亡意象以其多义性和表义的复杂性成为难以潜入鲁迅精神世界的深渊。  相似文献   
3.
许剑铭 《阴山学刊》2006,19(2):38-40
革命仿佛明暗之间游离的"影子",它不仅是时代的写照而且成为走进鲁迅精神世界的屏障,葛兰西的"有机的"革命,虽然可以用来描述鲁迅的革命状态,但革命与个体的交错,时代的进化式发展,使鲁迅感到融入的困难与脱离的艰辛.真正懂得革命主体和主体革命的鲁迅,却不被"真正"的革命者所懂.  相似文献   
4.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审美现代性是以启蒙现代性对立面出现的,这种冲突的现代性传入中国后,现代性的错位、价值观的背离致使中国文学并不具有西方现代主义的特质.然而西方中心主义和文化相对主义都不能解释现代文学创作的实绩,审美具有自身的现代性.现代美与永恒美都是现代意识的表现和现代形式的建构.中国现代文学本身的现实主义倾向并不能以西方现代主义的标准来衡量,它在积淀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文学传统.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表现主义传入中国,其鲜明的艺术震撼力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现代作家的创作.表现主义所特有的,历来为人们议论、评价最多的反逻辑叙述方法主要有梦幻、变形和怪诞.这三种艺术手法在中国现代具有表现主义色彩的作品中都得到了运用和发挥,但究其实质中国现代文学并不具有西方表现主义的特质,它们更多的是体现作家个性的主观激情的爆发和对写实主义创作的反叛.反逻辑叙述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基础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拓了现代文学的艺术空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