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1.
文史、语言研究中常有一个考辨问题 ,即使是一些出于手披百家、著作等身的大家的作品 ,也常因文史、语言常识上的失误而需加以细心辨析。晚清俞樾治学以乾嘉高邮王念孙、王引之父子为宗 ,著述五百余万字 ,主要著作有三部 :《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和《古今疑义举例》。他的弟子章炳麟 (太炎 )认为《古书疑义举例》尤为上乘之作。《古书疑义举例》仅数万字 ,学者评价之高 ,无与伦比。刘师培称 :“幼读德清俞氏书 ,至《古书疑义举例》 ,叹为绝作 ,以为载籍之中 ,奥言微词 ,解者纷歧 ,惟约举其例 ,以治群书 ,庶疑义冰释 ,盖发千古未有之奇也…  相似文献   
2.
郭在贻《训诂丛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出版)189页写了这么一段话: 《孙子兵法·势篇》:“乱生于治,怯生于勇,弱生于强。治乱,数也;勇怯,势也;强弱,形也。故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文中“以卒待之”的卒字,旧注大都训为兵卒之卒,近年来的注本也都采此说。按:此解可商。清人俞樾在所著《诸子平议补录》卷三中,对此卒字曾有考辨,其说曰:“卒字疑诈之误。《军争篇》:‘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亦以利与诈对言,是其证也。此言敌之未至,则以利诱之,使之从我;及其既至,又必出奇;乃能制  相似文献   
3.
我国语言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源远流长。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发端於先秦,独树一帜;说它年轻,是因为它随着科技文化发展、社会需求以及语言自身要求而解决一系列内在问题并,正向精密综合方向发展。下面分若干层次阐述,以明语言研究及其文化作用的历史网络。  相似文献   
4.
苏宝荣教授所著《词义研究与辞书释义》一书商务印书馆2000年10月出版,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词义研究与语文辞书释义”的终期成果。该书注重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有机结合,在汉语词汇理论研究与汉语辞书编纂理论研究上均有新的开拓,体现了近年来汉语词义学与词典学研究的新成果。一选题有明显针对性。当前语文辞书编纂颇多,却欠规范,词汇、词义理论研究亦嫌滞后。有人还主张词汇研究与词书编纂研究分离,尤难免影响对辞书编纂的理论指导。这些无疑是词义研究和辞书编纂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通过开展词汇理论研…  相似文献   
5.
汉字发展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发展趋势有两个突出表现,一是汉字字量日益受到遏制,二是汉字构形日益由繁趋简。过去这样,现在这样,将来也必将这样。不过,近几十年来,汉字构形由繁趋简问题虽然已经谈得不少,但目前社会上认写汉字的事实却出现由简返繁的反向;尽管是暂时性的、局部性的,但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贯彻执行。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其中认识问题还是主要的。要达到认识上的一致,进一步从汉字简化的史实中较全面地进行描写和阐释,仍是十分必要的。至于汉字制度改革,非方块汉字自身直接发展问题;汉字体态演变,虽属汉字符号系统自身变化事实,但多因汉字书写工具的改变及汉字艺术风格的改革所致,自是未可兼叙,本文暂不一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