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1.
遵循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一直重视农民作用的思路,回顾农民在我国革命与建设中发挥的作用,针对我国农民的现状,提出调整城乡关系,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有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笼有多方面的原因.它对我国的安全与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对此,我们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政治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是解放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都有悠久的形成历史.一方面,公民权利是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政治权力则是公民权利的保障;另一方面,二者在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矛盾,政治权力的"硬性"力量常常侵蚀公民权利的"柔性"肌体.制约政治权力的自我膨胀,保护公民权利,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是自然辩证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自然辩证法教材中缺少对这一问题的深入介绍,没有把相关的这一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这就直接导致了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历史唯物主义叙述方式的老化和僵化。文章拟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和意识形态科学技术化两个层面,对当今世界上科学技术的双重功能释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更好地阐释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5.
国家是从社会中分化出来的,政党又是在国家和社会中形成的,政党是连接国家和社会的桥梁和纽带.政党在国家和社会中具有主导功能和核心地位,政党制度对国家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既有促进作用,又有约束作用.政党和政党制度建设的困境主要源于政党、国家、社会之间的向量变化上,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促使3个向量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6.
政权的组织形式直接决定着政权的运行方式,并体现着政权的归属。研究一个国家的政体形式是古往今来的思想家们极为关注的问题。清末民初的政党政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问题是政体选择。在推翻满清王朝的斗争中,选择什么样的政体一直是各方斗争的焦点。中华民国建立后,总统制与内阁制的斗争贯穿于政党政治的始终。由于历史、传统、当时的国际形势等多种原因影响,中国未能选择并形成最为恰当的政体形式,这成为民初政党政治失败的重要诱因和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共产党宣言>发表距今整整160年,它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发展都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重温<共产党宣言>可以使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更加清醒和坚定.<共产党宣言>中存在着三维坐标轴,即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和所有制,而资产阶级的作用,无产阶级的作用和所有制的变化则形成了三个相关的向量.资本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资产阶级的积极作用;无产阶级的分化和变化,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无产阶级的强大作用;私有制和公有制关系的变化和创新,需要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政党政治是与公民意识相适应的一种政治治理方式。当民初政党政治移植到中国传统社会之上的时候,隐藏在国人深处的臣民意识顽强地产生了各种“抗原”,如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悠久的权谋政治传统、对公平正义的曲解、私德冲击公德的行为习惯等等,这些“抗原”导致的“排异性”最终摧毁了政党政治的健康和活力。基于此,完成由臣民意识向公民意识的转型,推动民族启蒙运动的进一步提升,才是实现政党政治现代化的保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