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7篇
综合类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78 毫秒
1
1.
田汉由于从幼年时就开始受到中国传统戏曲的熏陶,因而在他以后的话剧创作中,自然地继承了戏曲的优秀传统,吸收了戏曲丰富的艺术养分,形成了他话剧创作独特的艺术情趣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2.
从戏曲改革看文化建设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戏曲是一种积淀着数千年历史传统的文化和艺术 ,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当前人类文化逐渐趋向于“全球一体化”的语境中 ,戏曲的改革对于重视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积极上进的民族精神 ,尤其对于当前正处于后现代文明中的文化建设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许艳文 《江汉论坛》2001,(12):69-72
明清传奇是继元杂剧高度繁荣之后的又一艺术高峰,一大批优秀的戏曲作家和传奇作品,数百年来一直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这一艺术现象与明清时期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以及各种各样的观念形态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许艳文  胡广涵 《云梦学刊》2009,30(4):106-108
杨亮的散文写作呈现出四个特色:第一,闪现散文的诗性智慧,意象新颖,抒情性强;第二,讲究散文的谋篇布局,构思奇妙,层次井然;第三,体察生活的视角独特,题材丰富,多姿多彩;第四,注意语言的生动性,灵动跳跃,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5.
当前社会生活的多元化,导致了散文的繁荣。不少作家出于不同的目的和愿望,纷纷投入散文写作的行列。这些作家大多肩负历史使命,胸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或探索散文创作理论,或进行散文文体改革,或追求新的语言特色,在散文创作的崎岖小路上行进  相似文献   
6.
何顿的长篇历史小说《湖南骡子》史诗般真实再现了湖南乃至中国百年来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和历史变迁,以细腻传神的笔调塑造了何金山、何秀梅等一系列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作品视角新颖独特,结构宏阔繁复,情节跌宕曲折,语言诗情浓郁,堪称当代文坛的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7.
晚明的孟称舜是继汤显祖之后的又一个卓有成就的戏曲作家,其戏曲作品以重情为主要审美标准,曾被时人称为“言情家第一高手”。孟氏在戏曲中传达的爱情观和婚姻观,在当时具有一种超现实意义,究其原因,与晚明时期激烈变化的社会现实、学界的思想解放、士人的逐渐觉醒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1996年文坛的热门话题之一是“三驾马车”现象,即指河北作家何申、谈歌、关仁山“三驾马车”的一系列中篇小说“有如集束手榴弹般地抛出”,在读者和评论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何申的《穷人》、《穷县》,关仁山的《大雪无乡》、《九月还乡》,谈歌的《大厂》、《大厂》续篇等就是其中的的代表作。对这种较典型的文学现象,有不少评论家称之为“现实主义的回潮”。本文试图以现实主义精神为前提,着重通过“三驾马车”的创作来谈谈作家对当下社会现实的关怀。一当前的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与此相对应的人文景观也呈出纷繁复杂的变动之…  相似文献   
9.
许艳文 《船山学刊》2001,(4):111-115
中国古典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时至今日,优秀的古典戏曲仍然有着它独特的魅力,在保留其传统性的基础上如何改革使之具有现代化的意义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的起源有多种因素,通过对中国早期戏曲的梳理和研究,不难发现,戏曲的早期形态无不与仪式相关。屈原的《九歌》表现的就是楚地的祭祀仪式,其中的载歌载舞就是中国民间戏曲的萌芽。因此,研究楚国的巫傩文化特点与屈原《九歌》的构成对于进一步了解中国早期戏曲的形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