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1.
刘湛恩(1895—1938),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自1938年以来,学界陆续开展对刘湛恩思想与活动的研究。大体来说,学界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刘湛恩爱国活动进行概括并歌颂其爱国主义精神;对刘湛恩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活动进行分析;对刘湛恩与沪江大学的关系进行探讨。有关刘湛恩的研究成果不断丰富和深入,但仍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众多知识分子怀抱“职教救国”理想和信念,希望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来拯救国家,振兴民族。这些职教知识分子虽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但是他们寄予“救国”厚望的职业教育在现实中还是遭受到了“学”“用”脱离、传统观念鄙薄职业教育、外来理论难以适应本国需要的境遇。  相似文献   
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促进大后方社会建设及前线各项事业顺利进行,极力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统筹规划,逐步形成了以检验分发、征调为主,融政府统筹分配、学校和社会组织介绍及个人谋生等形式于一体的就业网络,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就业安置,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尽其才,实现了高等教育在抗战中的独特价值,其就业政策及管理形式对今天高校毕业生就业也不乏借鉴和启示之处。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学,自清末产生后,又经民国初年中学教育制度的确立,才使得中学教育最终得以在中华大地发展并不断成熟,这期间必然为今人留下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研究近代中学教育,不仅可以汲取先贤们教育理论的精华,而且可以为现今中学教育理论与实践提供历史借鉴.就其研究现状来看,已有的研究成果侧重论述中学教育制度、人物思想等方面,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加深对近代中学教育发展历史轨迹的理解.时下,从多元视角出发,强化问题意识,突破固有的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对推动近代中学教育的研究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在"新政"时期,女子职业学校是一种十分引人注目的教育形式.本文从分析女子职业教育思想的产生出发,对当时女子职业学校的发展和它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详尽的论述,认为,女子职业学校的滥觞,既得力于当时女子教育的发展和女性职业意识的觉醒,又是妇女追求解放的要求和必然.  相似文献   
6.
罗振玉:晚清教育改革的先行者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阐述罗振玉于晚清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和分析罗振玉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普及义务教育、推行女子教育和发展实业教育等,展现了罗振玉作为晚清教育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及其对当时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对全面认识和评价这位国学大师提供了一个窥镜。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的留学生与高等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国时期,众多的留学生回国后构成了国内一个重要的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在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他们推行民主办学,开展国际交流,创建现代学科,推动科学研究,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8.
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昔日夜郎自大的清政府不仅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军事方面不如夷,而且也认识到在农、工、商等近代科技成就方面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