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1.
在中国传统道德哲学中,作为古代官德的"廉"不仅包含了传统士大夫自我修身的内在德性———即"廉耻,士君子之大节也",还有其国家治理上的事功作用———即"廉者,政之本也"。这种集"内圣"修养与"外王"事功的统一,才是对古代"廉"德的完整把握。  相似文献   
2.
郭店儒简《性自命出》篇的重"情"观,代表了早期原始儒家关于心性思想的一大特色即"道始于情"。通过将郭店儒简"情与文相对待为义"与孔子"文质彬彬"的对照式考察,可以揭示出《性自命出》篇的"情",实际上源自于孔子"尚质"的传统,是孔子"仁"学中侧重于人心内在真性情的流露。这样把握郭店儒简的"情",不仅对深入揭示儒家早期心性思想的起源,而且还对正确解读先秦儒家的诸多原始文献,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密尔在<论自由>一书中提出了一条基于利己和利他之分的国家干预的限度原则来作为划清个人自由与国家权力之间的界限,他的这一原则遭到了后来许多学者的质疑和批判.作者在此将尝试着对这些来自正反两方面立场进行辨析和论证,并揭示了密尔所确立的这条关于国家干预原则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戴震的学术宗旨是“通经以明道”,并在义理、考据和文章这三种学问之途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他对这三种学问之途所作出的那种高下、本末之分的治学态度却常常为时人学者们所诟病。考察他这种治学方法上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矫正清代“经学”之弊以重开当代“经学”之新风气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传统儒家伦理在近代中国的式微,历史地赋予了近代中国文化精英们重建国民价值观的使命.本文围绕这一主题来厘定国民价值观的寻求在近代中国的衍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几个伦理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企业的社会责任一直是商业伦理学或企业伦理学所关注和探讨的一个重要领域。在这一领域里 ,要着重解决的理论难题是 :什么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企业能否像单个的人一样来承担其行为及其后果的道德责任 ?企业作为一个道德主体能否成立 ?本文从道德理论的角度来考察和论证这些问题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