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综合类   10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无厚入有间”和“有厚入无间”分别为清代词学家周济和蒋敦复的论词之语,这种形象化的说法颇难领会。结合两家的其他词论,对二者的实质意义进行阐释,并揭示二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陈文新教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8月出版,2011年5月6日,参与教材编写的各位学者召开了一个小型的圆桌会议,畅谈编写这套教材时的一些感受。会议的话题主要围绕以下问题展开:如何面对近30年的学术进展,如何叙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如何适应本科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在宋代,宋代的文学作品通过外国人主动购买,客旅商贩越境走私以及使臣求赐等方式传播到域外。宋代文学作品在异域的传播,扩大了作品的影响力,提升了被传地的文学创作水平,也有利于作品的异地保存。  相似文献   
4.
题壁是宋词传播的重要方式。很多时候,词人都将作品题写在亭台楼阁、驿站邮亭、僧寺道观的墙壁及桥梁道路的柱石上,供来往行人观览传播。就书面单篇传播而言,题壁比写在单页纸张上要保存得更长久,其传播范围也更广泛。而由于人为破坏或大自然侵蚀的原因,题壁在传播的时效性上又不及书册和刻石。  相似文献   
5.
一个新学派欲取代旧的学派,一要有人顺应时代潮流提出新的理论宗旨,二要有得大力者破除肃清旧学派的残余影响,标举推衍新宗旨,使学者景从,蔚成风会。在清代,常州词派之取代浙西词派,张惠言做了第一步工作,周济则完成了第二项大业。 乾嘉之际,词风衰颓。浙派末流“巧构形似之言”[1]既鲜深情,又乏高格.[2]张惠言顺应时代风会,以风骚旨格相号召,以比兴相附会,确有震聋发聩的作用。然而张惠言并非有意开宗立派,《词选》选词又太严,以比兴说词也失之牵强。而继起者董毅鲜有理论建树,其《续词选》一书也不能尽得张氏旨意…  相似文献   
6.
图书是宋词传播的重要媒介,对宋词的即时传播特别是流传后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别集、选本和词话是传播宋词的主要图书媒介。它们的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功能和传播效果也不同。别集传播宋词的数量最多,选本保存宋词精品及作者人数最多,词话则宣传宋词最力。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国内的李白研究成果累计2410项。百年之间,有7个大涨的年份、2个大跌的年头。虽然年度变化起伏不定,但阶段性变化相当明显。1954年以前是低开低走,1955~1977年是高开低走,1978年以后是高开高走,至90年代减量下行。前期的李白研究,成果量不多,作者队伍零散而不成规模。中期的成果量有较大增长,作者队伍也渐次壮大,其中麦朝枢、孙殊青、王运熙、俞平伯、胡国瑞和裴斐诸人比较活跃。后期的李白研究,成果量大幅提升,作者队伍的规模也迅速扩张,郁贤皓、葛景春和安旗是此时成果量最多的三位活跃作者。  相似文献   
8.
在现存的两万余首宋词中,有近60首在宋代曾被摹勒入石.可见,刻石在当时也是传播词作的一种积极有效的重要方式.首先,它是集文学、书法、雕刻于一身的综合艺术,并且多位于人员往来频繁的名山胜水之处,因此传播范围广泛;其次,石质坚固耐久,因此传播时间久远.刻石传播也有不足之处,大自然的风化剥蚀、人为的破坏、散置四方的特点都会使传播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9.
文学的驿递传播指作品随同作者的书信进行传播。宋代的驿递制度相对完善,步递、马递、急脚递,分工明确,并且允许私人信件入递。在频繁的书信往来中,大量的诗词作品在遍布全国的驿路邮亭间往返寄送,进入传播轨道而被他人接受。驿递传播是一种反馈积极的传播途径,能刺激人们的创作热情,并催生精品。当然,它也有传播范围有限、传播速度较慢等缺点。  相似文献   
10.
黄公度是南宋著名诗人,诗、文、词均有建树,因讥切时政,为秦桧所排斥,仕途坎坷。本文钩稽有关史乘、方志、文集等资料,对其家世、著述、仕履、交游详作系年考订,以作知人论世之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