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7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泽民在实践哲学思想上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的实践哲学思想,在继承邓小平实践哲学思想基础上,更具有新的时代特色。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是实践哲学思想的灵魂,贯穿于整个实践哲学体系;“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实践标准的新发展,指明了社会主义实践和党的实践的基本目标;实践主体理论的创新,是实现社会主义实践基本目标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
胡塞尔的现象学由于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多变性常常令人不易理解。对胡塞尔现象学的理论开端进行审视,是把握他的思想脉络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三个方面对胡塞尔现象学的开端进行了分析:第一,现象学的总体特征是思维的直观性,追求“面对实事本身”;第二,现象学的逻辑起点是反对自然主义和心理主义,坚持一种观念主义的立场;第三,意向性是现象学的理论出发点和基础概念,澄清意向性的三结构:自我、意向对象、意向活动,有助于深入理解整个胡塞尔现象学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的实践哲学思想体现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特征和时代特征.文章分析了胡锦涛实践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色.胡锦涛实践哲学思想主要包括求真务实、以人为本、追求和谐等方面.基本特色体现在: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硬的更硬,软的更软;亲民、爱民,关心和保护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尊重历史、尊重现实,以我为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系统地提出了人的丰富性理论,并把实现人的丰富性作为新哲学的追求目标.人的丰富性是人内在的丰富性,是人固有的一切器官以全面的方式占有和体现自身的全面的本质.文章分析了人的丰富性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并系统分析了人的丰富性思想的具体内容:人的意识丰富性、人的感觉丰富性、人的活动丰富性、人的需要丰富性、人的情感丰富性和爱的丰富性等.文章最后指出,人的丰富性思想是马克思扬弃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结果.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纸币本位制下的规则和制度影响着汇率变动;二是一般人类劳动是汇率变动的最深层次的原因;三是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名义汇率的具体因素。在影响名义汇率变动的因素中,应当关注理论前提和具体的经济情形。尽管西方宏观经济学关于汇率的主要理论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是前提是:开放条件,平等关系,贸易顺差国的顺差应当保值。这些前提过分理想化,与现实政治经济状况相差太大。通过对影响汇率的基本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我们相对全面地把握汇率变动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人文精神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学界广为关注的论题。学者们对于人文精神存在三类不同理解方式:或者从西方思想中的人文主义来界定它的内涵;或者把人文精神归结为中国古代的人文传统;或者立足于人类来理解。文章认为,对于人文精神的理解,应当以中文语境的意义为基础,综合把握西方文化中的基本观点,立足于个人与人类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但是过分夸大实践作用、以实践为重心的实践唯物主义,尽管它为改革现存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发展过程中,一些观点值得商榷,如在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辩证法、哲学基本问题、实践观等方面的主张。文章认为:发展要创新,但还是应当坚持辩证唯物主义;鉴于“实践唯物主义”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8.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但是那种夸大实践并视为决定作用的“实践唯物主义”则有失偏颇;心管它为改革现存僵化的哲学教材体系带来新的启发,但其关于实践的一些观点仍值得商榷。鉴于对“实践唯物主义”的阐释歧义太多,应尽量避免使用它来代替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9.
尼采生活战争观是尼采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尼采的生活战争观,把社会生活战争化,在社会生活中倡导战争,鼓动好战狂热,为重估一切价值的理论和“超人”理论确定一个最佳的实现方式。文章进一步分析了尼采生活战争观的错误根源,在于他在社会生活中不能正确把握好处理问题上的“度”,崇尚极端个人主义,片面坚持非理性的主张等方面。尼采生活战争观并未真正认识社会生活和个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