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印刷文学的线性阅读、文本的封闭性、对时空限制的打破以及交流的私人化等特点被认为是产生现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网络媒介交互性、去中心化等属性体现着以多元性为精神内核的后现代特质。基于文本介质对文本内容有着重要制约的认识,本文认为,网络媒介的媒介属性塑造了网络文学的特质,这种形塑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距离感的消失,二是图像增殖,三是拟像、对话与播撒并存等,正是这些因素使网络文学表现出与后现代性相类似的特质。  相似文献   
2.
网络媒介与网络文学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印刷文学的线性阅读、文本的封闭性、对时空限制的打破以及交流的私人化等特点被认为是产生现代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网络媒介交互性、去中心化等属性体现着以多元性为精神内核的后现代特质。基于文本介质对文本内容有着重要制约的认识,本文认为,网络媒介的媒介属性塑造了网络文学的特质,这种形塑的路径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距离感的消失,二是图像增殖,三是拟像、对话与播撒并存等,正是这些因素使网络文学表现出与后现代性相类似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网络空间视域下的网络沉溺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媒介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网络沉溺的危害性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沉溺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更多的人认为网络沉溺来自于网络内容的诱惑,而本文则从媒介形式的角度,探讨网络空间与网络沉溺的相关性,以期拓展人们认识网络沉溺的视角。具体分析了网络空间所呈现的三重视域———客体技术层面、主体性意识层面、主体行为层面,并基于此探讨网络媒介形式、使用媒介的心理特征和网络空间行为特性等方面与网络沉溺的关系,并认为网络媒介的双向去中心的互动、意向性的行为方式以及虚拟实践中的多重自我身份等由媒介形式所形成的特质,构成了网络沉溺重要的作用机制。从长远来看,网络空间的形式特质将比网络内容的影响更为隐蔽而有效。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