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项目下乡过程中的资源输入和规则引导,重构了村庄内部的治理秩序。资源和规则下乡之后改变了村庄权力的运作逻辑以及公共资源的分配规则,构建起了村庄内部的“权力-利益网络”。村干部稳定的周期性选任、利益分配的圈子化和项目运作的封闭化是村庄内部“权力-利益网络”的外在特征。信息分享构建起的关系网络,利益让渡推动的秩序运转,责任形式化形成的自主秩序等催生了村庄内部的新秩序。项目下乡推动村庄发展的制度设计,同时形塑了村庄内部社会秩序。  相似文献   
2.
“预控生“的偏差行为与社会工作的介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某中学"预控生"的深入访谈,发现"预控生"偏差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同辈的吸引大于学校、家庭等对他们的吸引,他们对以学校家庭为代表的主流教育和控制方式产生较强烈的排斥,这种排斥将导致偏差行为的进一步发展.本文建议在"预控生"的教育和矫正体系中植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方法和技能,并提出"参与性个案管理模式"在"预控生"教育和矫正领域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上海青少年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上海X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站的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的初步成果。全文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历程、初步成效、反思等方面对行动研究项目作了介绍。在总结了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建设的行动研究四阶段特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社会工作者专业能力的建设必须与社会工作知识观、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与形式的创新,以及社会工作专业管理机制的不断改善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灾后社会工作介入对于地震灾区社会重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都江堰市"勤俭人家"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援建服务经验为基础,从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社会工作方法和策略三方面对灾后安置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进行了分析和反思.  相似文献   
5.
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现了多元优势融合、和谐发展的特征.本人在对上海社区青少年服务目标、服务原则、服务内容、服务方法和策略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融和型"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概念."融和型"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形成,反映了中国社会工作实践的本土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行为主义理论及其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主义学派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在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流派中,我们可以归结出反应性制约取向论、操作性制约取向论及社会学习论等。行为主义学派注重对个体行为和社会行为的研究。作为其研究成果的行为改变技术,已成为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的经典模式。  相似文献   
7.
当下,底层文化资本已成为解释农村学子如何取得高学业成就(考入大学)的代表性观点之一,但其仍因个人主义叙事、忽视教育资源不平等现状而备受批判。底层文化资本在被提出之时便强调对能动与结构双重因素的动态把握,却鲜有研究对其展开探讨,这种空缺导致学界对底层文化资本的认知偏差。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运用结构化理论,探究农村籍大学生在与结构的互动中如何建构底层文化资本。研究发现,结构性张力引发自我认同的调适,激活了农村籍大学生参与学业竞争的主动性,推动了底层文化资本的建构,而对自我认同的重构进一步衍生了反身性实践,最终促成底层文化资本的建构。追寻自我认同的建构逻辑破解了底层文化资本的个体化归因、创生因果谬误问题,也回应了既存的研究争议。  相似文献   
8.
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于青少年问题的解读是不同的。社会建构论关于“社会问题是一种界定的社会过程”的观点,福柯的权力论关于“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关系框架,为偏差青少年过程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据此得出的结论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偏差青少年逐步发展形成的罪错行为和边缘性活动,是青少年“群体表达不满和要求尊重某些一致认定的条件的活动”。偏差青少年在其边缘化过程形成的“共认符号”和“协同行动”产生于其与社会环境互动的人生经验.构成为他们的生活日常知识,并完成了“身份形成”和“身份认同”,实现了青少年群体内的自我肯定。权力一自我一知识的互动关系不断推动着偏差青少年边缘性的社会化过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生命循环变化最多的时期,在成长成才、身心健康、就业创业、社会融入、婚恋交友等方面存在普遍服务需求的同时,一些特殊青少年,如残疾青少年、不良行为青少年,特别是随着社会转型和城市化发展而涌现出的贫困青少年、流动青少年、流浪青少年、留守青少年,更是面临多层面的成长性困境.  相似文献   
10.
笔者自2003年起,在参与上海社区矫正实践过程中,通过开展实务研究,形成了有关社区矫正服务的框架、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一定认识。本文以青少年社区矫正实践为例,对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实务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