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自娱功能论与儒家教化功能观@贺万里$扬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相似文献   
2.
消费伦理学中占据终极性地位的是消费目的问题。消费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生存、享乐和发展,追求人生幸福。幸福、自由、公正、适度四个原则规范和保证着消费生活的伦理化。本文着力阐述了四个原则的内在机制、相互关系及其对消费生活的合理规范。  相似文献   
3.
泼墨艺术是中国水墨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70年代末以来,它经历了从复兴、繁荣到边缘化的过程。但是老一代艺术家或不少进入中老年以后的艺术家们却仍然热衷于泼墨艺术。本文从泼墨艺术自身特点及其与当代艺术时潮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个中原因,并且对当代泼墨艺术发展趋向作了预测和概括  相似文献   
4.
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时代大潮使得许多中国人更深刻地领悟了“人是社会的动物”这一真谛。有关人际关系的书籍、刊物热门畅销;许多人在默默无语马不停蹄地跑关系。此际,自古存在的调整人际关系的礼品,又充当起了润滑剂的角色。频频的礼尚往来,带来了经济效益,也带来了社会效应。“走后门”、“不正之风”、“无礼(钱)办不成事”、“权钱交易”、“反腐倡廉”等语词都同礼品结下了不解之缘。围绕送礼,时时泛起各种褒贬,而更多的是大众的不满。不满过后,却是送礼频率的加大。人们陷入了这样的矛盾境地:一方面愤愤于送礼风下的不公…  相似文献   
5.
消费道德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新时期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带来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引起了人民消费生活的多元化.然而浪涛奔涌,泥砂俱下,在消费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畸形消费”.少数暴富、“大款”摆阔斗富,浪费严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收入中用于吃穿玩乐的费用支出激增,用于读书养性的费用支出萎循;等等.显然,作为个人消费行为,如何消费是民众自己的选择自由.然而在当代中国许多地区人民刚刚解决温饱,甚至还有几千万人尚未解决温饱,不少贫困地区孩子失学,以及在全球性环境、资源、人口危机等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美术批评和美术创作中,现仍沿用和实践着中国古典画论有关人品与画品关系的观点。但在理论上,却并未将其给予澄清、梳理和深究。借用黑格尔的话来说,这只是“熟知”,并非完全“真知”。本文试图通过古人有关人品画品言论的整理分析,首先钩摹出这一理论发生发展的基本脉胳,抛砖而引玉。  相似文献   
7.
当后现代主义思潮席卷社会之际,西方现代派绘画将提供给我们可贵的历史与现实参照。文章着重论述了现代派绘画的审美品质及其与人本主义科学主义思潮的对应,提出现代主义绘画的美学特质就是对绘画的“纯粹精神”的本质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8.
装置艺术是当代中国现代前卫艺术中重要的艺术样式。装置艺术的美学特征正是以对传统艺术的反诘与超越为其特征。主要表现为:超越艺术与客体世界;艺术与观众二元对立的弥和性;艺术家的设计、作品的自足、观众的参与三位一体的艺术活动性;意义阐释上超越有限生活意象的多义性;社会参与、反思与批判性等。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和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但装置艺术也有着非艺术化、生活化、品味低俗的负面可能。杜绝肤浅,走向深沉与文化性,是作为观念化艺术的中国当代装置艺术的应有取向  相似文献   
9.
人品论即人品与画品关系的理论。它是中国古典画论的精华,是国画创作与鉴赏的灵魂.人品论的提出与完善,伴同着中国文人画的发展,对中国画成为卓立世界艺林的独特东方绘画体系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不了解中国画论有关人品画品关系的精髓,就不能深刻理解和欣赏中国画艺术。但是,肯定即否定。辩证法在对事物的肯定中往往包含着对其否定的理解.人品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积极影响,从另一方面讲,又是造成中国画发展中的某些局限、缺憾、弊端的思想观念上的祸魁。事物的两面性就是如此。要全面准确地理解人品论的价值,就必须明了这一点。为此…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竞争,在今日高科技时代,首先就是人才竞争.拥有人才,就能立于不败之地.从长远观点看,人才之争不仅在于吸引外来人才,而且在于培养开发自己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这就把教育推上了塑人的前台.我国长期奉行的教育方针就是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因此,美育作为人才培养开发所不可缺少的一环提了出来.然而当前美育现状是,一方面美学理论界热衷于形而上理论建构、学究式研究和美学、艺术史上人物钩沉;另方面,社会上普及往美育实践,如少儿美术音乐舞蹈班、群众性书画比赛卡拉OK等,在美学界漠视下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