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摄影在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摄影是以影像的形式记录真实的旅游经历,建构和推广旅游目的地的形象的过程。因此,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具有普遍的象征意义和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桦木沟国家森林公园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围绕人口统计学因素、出游条件、摄影条件分析了摄影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的群体特征;并依托需求-动机-行为模式,在研究综述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围绕摄影需求的发生、摄影动机的构成和发展、摄影行为特征三个问题展开了调查和研究。研究结论表明摄影旅游者和大众旅游者的摄影行为基于不同层次的需求和动机,而且两者在拍摄对象和拍摄用时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但在拍摄时机的选择上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及潜在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系统为对象,以可持续旅游为原则,通过对它的保护性利用,使游客、当地居民以及旅游经营者都受益,并能使大众受到环境教育的一种旅游形式。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具备很多有利条件。首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景观多样,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旅游资源的利用潜力巨大;其次,自然保护区建设已由数量发展向质量提升转变,客观上有开展生态旅游的需要;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第一次提出了"全面推动生态旅游",这预示着生态旅游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当前形势下,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切实可行,意义重大,但也具有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