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审美文化作为一种表意性的文化符号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批评视野和理论范型。在中国古代诗词语境中,包含了大量审美文化资源。文章从有关春的诗词作品中梳理以及阐释,描述并分析了古代诗人在咏春这一范畴创造的审美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2.
审美文化作为一种表意性的文化符号体系,已经成为一种崭新的批评视野和理论范型。在中国古代诗词语境中,包含了大量审美文化资源。文章从有关春的诗词作品中梳理以及阐释,描述并分析了古代诗人在咏春这一范畴创造的审美文化图景。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涉县是冀南太行山区女娲信仰的核心区域,女娲庙宇分布广泛,常建于山顶或山村最高处,称之为“顶”或“奶奶顶”。涉县女娲庙宇以中皇山娲皇宫为中心区域,由西向东呈条状分布,距离娲皇宫越近,分布越密集,越远则相对稀疏。冀南太行山区女娲奉祀起源较早,至迟在唐末宋初之时,女娲信仰已有一定规模,及至明清时期,在地域文化传统、女娲护佑事项与信众所求高度吻合、国家政策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女娲信仰达到兴盛。就碑志来看,这一时期女娲信仰的内容也有一定变化,原有补天“文化英雄”的神格逐渐失落,其“始祖母”神格成为主导,在这一转变中,女娲作为生育、护佑子嗣的独立女神的身份越来越清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