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费社会的商业和文化逻辑推动中国电影专注于符号价值的生产,形成了新的美学形态和营销理念。在大众媒介帮助下,围绕电影的符号消费,一个个具有独特气质的排他性文化团体建立了起来。符号价值冲击着中国电影的大众属性,造成了电影文化生态的失衡,影响了中国电影的文化公平。现实主义电影以内容为王,提供共通的体验,是一个有效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3.
从《新华日报》办报经验看当前“民生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华日报》在抗日战争时期积累了丰富的办报经验,“民生”意识即为其中之一。本文从其副刊、《信箱》等方面分析其办报理念,并将之与当前民生新闻理念进行比较,以期提供现实启迪。  相似文献   
4.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5.
人文精神作为纪录片文化的内在灵魂,渗透于各种文化形态之中。然而在当代,纪录片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正在被各种混杂的价值取向所遮蔽,人文精神遭遇了边缘恪守和中心遮蔽的尴尬状态。本文立足中国传统儒家人文精神和隐逸人文精神,分析了它们与纪录片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并提出应该力图探索人文精神在当代社会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6.
作为技术哲学家,麦克卢汉提出了"媒介即讯息""冷热媒介""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地球村",凯文·凯利则提出了"技术元素""技术是思维的延伸""技术是第七王国""科技与人类共同进化"。二者的技术哲学思想在媒介观、媒介与人的关系等关键问题上既自成体系,又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7.
MH370航班失联事件引起世界各地广泛关注。在此过程中,中外媒体的表现迥然不同。外国媒体倒逼事件真相,中方媒体集体失语。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信息管制导致信息失衡、信息公开与信息沟通缺失和新闻记者专业素养培养薄弱。大数据时代对记者素养至少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新要求:数据挖掘与整合能力、信息分析与评论能力和专业主义精神。为满足时代需求,改变现状,可以从构建跨行业信息沟通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变革人才培养模式等几个方面做出大胆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地方城市的对外传播成为新时代国家形象建构的重要环节。对美国广播公司的系列涉渝纪录片进行符号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美国广播公司在对重庆形象的赋意过程中甄选了标出性符号,利用了组合轴频繁操作构筑了点面结合的重庆空间符号;采用解码的前置与同构机制生产了重庆形象的符号意义;利用符号底本的原型想象拉近了重庆与美国民众的意义距离。纪录片以奇观化、在地化的符号策略取代了传统涉华纪录片以政治意识形态为主的表征策略,实现了符号意义生产的维度转向。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的新媒体转型与媒体融合发展给传统新闻实践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基于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新媒体应用要求新闻传播人才必须具备过硬的跨媒体传播技能,媒体融合和互联网思维则要求其超越传统的单兵作战模式,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和综合协调能力.重庆新闻学院专业实践课程改革经过数年探索,构建了基于真实任务和真实评价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宣传部与学院的协同策划为特色,以专业教师与行业导师“1+1”联合指导贯穿始终,由学生自主组建项目组并实地完成真实采访任务,较为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全面训练了学生在真实环境下的综合实战能力.在部校共建得以大力推广和地方媒体融合发展背景下,这不啻为一种值得借鉴推广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各地婚恋交友节目再度掀起热潮,形成新一轮蔚为壮观的电视交友收视奇观之时,它引起的震撼已经远远超出电视领域,向文化、社会、心理等领域扩展。这场奇观不仅昭示了婚恋交友节目的转型,更彰显着整个电视文化的后现代转向。本文以婚恋交友奇观为研究对象,透过它的发展态势,探析电视文化的后现代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