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什么是金融机制呢?用廖廖几句的定义来回答这个问题似乎并不难。但这是一个内涵深刻、外延广泛,不易说清楚的复杂问题,我们在解释这个问题应该而且可以从直接相关的角度上把一些与金融机制有关的经济现象排列起来,从中理出一个较简单的脉胳。基于此,我们下面从金融机制的组成要素、明显特征、活动场所、运转手段、媒介对象等五个方面展开我们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揭示货币流通量的运动规律及其与宏观经济水平间的内在有机联系的过程中。人们从对有关规律与联系的归纳中能够导出有效管理货币流通水平的总体目标,即货币总量伸缩适度,货币值相对稳定,经济增长稳步发展,应该说,这个总目标是一个有机整体:适度的货币发行水平是货币币值相对稳定的前提条件,而这两者的紧密协同和互相配合又为经济增长与资源的有效配置创造一个合谐宽松的环境。一、适度的货币总量与币值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他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一书,对三十年代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经济现象作了理论上的归纳和解析。《通论》的要点是,某一社会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是由消费倾向和投资诱因来决定的,前者是国民收入的递增线性函数,后者则取决于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之间的对比,所以,在这个体系中,最重要的自变量有三个,即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利率。它们的任何变化都要导致作为因变量的消费量和投资额的相应变化,并最终引起收入和就业的变化。因此,如果促进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增长是一国的既定国策,那实施的途径只能通过改变三个自变量来入手了。所以凯恩斯主张,鼓励消费,政府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即除了调节货币数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中,对内平衡和对外均衡这两个目标的协调统一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它具体表现为,在实现国内经济目标的同时,如何摆脱国际收支问题的缠绕。或者说,怎样在一国经济增长已经起步的同时就有效地把国内需求与来自国外的扰乱因素隔绝起来。“凯恩斯革命”以后,大多数西方经济学家已经清楚地看到,在固定汇率和工资价格呈刚性的世界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