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3篇
  199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 毫秒
1
1.
我国近代翻译家林纾,以独特的翻译方式、多产的译作、深远的影响在中国译坛占据着独特的位置。他的译本绝大部分都是最早的中译本。林译小说虽有删改、增补、误译等缺憾,但仍给晚清的文学观念带来了变化,为中国文学向外国文学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窗口。林纾本人对于小说技巧的探索以及他的译作本身无疑对其同时代及以后的“五四”新文学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19、20世纪之交是中国文学从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最终完成的重要转折点,特定时代的急遽社会变革与外国小说的大规模翻译、输入,为此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内外双重契机与动力。外国文学的翻译对国人不仅起到了启迪和介绍作用,并且改变了中国人的观念和写作的技巧,使中国的文学,或可以说整个思想、学术界,起了很大的变化。本文的目的是想通过对外国文学翻译的发生、历程与表现的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文学在东西方文化冲撞的宏观背景下,通过输入外国文学新鲜血液获得重建和新生的内在动因,并以此为当代世界文学格局中的中国民族文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八五六年南北战争结束后,美国文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现实主义代浪漫主义而兴起。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则被公认为他的代表作。这部小说无论在马克·吐温个人的创作道路中,还是在美国文学发展史上都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语言艺术价值看,都可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它是马克·吐温长期酝酿思索的结晶,是他借助儿童纯洁真实的眼光来看世界的成功之作,其间凝聚了马克·吐温大半生的经验,闪耀着哲理和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60年代美国文坛上,一些原先属于不同派别的作家,在某个十字路口逐渐接近了。他们的创作风格一时间呈现出某种程度的统一:单维性的人物性格,人物与感情被有意地割裂;滑稽、怪诞,对悲剧材料异乎寻常的处理;散乱、分离的叙述结构;对现实不可靠性的清醒认识及超脱的观望;不分善恶,功无利的模仿、嘲笑等等。这部分作家的创作引起了美国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1965年,弗里德曼编辑出版了包括他自已在内的十三位作家的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