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9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文学价值与功能的角度考察,中国传统诗学观念中包含了功利主义与非功利主义的两种观点。“功利”与“非功利”的划分只是相对而言,如果以“文学有用抑或无用”的方式提问,我们必须回答,文学是有用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文学都是有“功利”的。而“功利”与“非功...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审美接受理论简论赵利民著名的接受美学理论大师美国学者R·G·霍拉勃在他的代表作《接受理论》一文中指出:"在接受理论崭露头角的那几年,有些研究力图证实它对前代思想的依附。一般说来,先驱并不难找。亚里士多德的《诗学》将净化归结为审美经验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3.
单片机和嵌入式系统是常用的可编程控制芯片,通过分析51系列单片机和ARM9系统的定时机制和原理,为实时应用系统提供精确定时方法.  相似文献   
4.
已有的研究论著在论及王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及其悲剧观念时,忽视了他的矛盾文化心态对其悲观主义人生观所产生的影响,而这正是揭开王国维自杀原因的关键。王国维的矛盾文化心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传统思想观念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观念的矛盾;对西学本身所具有的矛盾态度;对社会现实政治的认识上的矛盾心理。它们都对王国维悲观主义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新的文化视野下,中外文化交流有着更多更新的变化,对之的研究从理念到方法也必然要有新的推进。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应该在以文学研究为中心的基础上走综合研究之路。在关注文学交流过程中的文学思想、文学形式等方面的相互影响的基础上,要透过文学文本的解读,综合其他学科的方法揭示出其中所蕴涵的相关信息,如社会信息、文化信息等等。文学交流中的任何接受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有选择地接受外来文化从而创造发展自己的文化。传教士在中外文化与文学交流中的贡献也应该得到更进一步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加入 WTO符合我国改革开放的战略目标。同时 ,对我国的农业也会带来一些冲击 ,机遇与挑战并存。加入 WTO后陕西蔬菜产业的发展对策 :一是搞好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种植模式 ,瞄准国际国内市场 ,发展名特优出口创汇蔬菜 ,发展无公害蔬菜和绿色蔬菜 ;二是增加科技投入 ,积极发展蔬菜产品的采后加工 ,实现多次增值增利 ;三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 ,为蔬菜产品流通提供商机和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7.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在“西学东渐”的背景下,他较早地接触到西方近代科学并经过吸收、反思和整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个人特征的科学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为科学在中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作为其思想体系重要部分的文学观也受到了科学主义思想的影响,逐渐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观念的不同,并具有理性内涵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美育思想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其立足点是社会理想与人的理想的统一;二,认为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三,有别于一切唯心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美学家,马克思恩格斯只是把审美教育看作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不是唯一。马克思恩格斯的美育思想开创了美育研究的新航向。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文学观念在中国近代的引入使中国传统文学观念发生了深刻变革。中国近代文学观念与西方文化发生碰撞的方式主要表现为:它大量吸收了西方近代以来的社会学说和哲学理论,以西方美学或文学理论的范畴或概念对中国文学进行改造,或以西方文学理论为参照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寻找理论依据。与此相适应,中国近代美学和文学研究的思维方法也表现出中西融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文论对正统文学观念的反叛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中国近代社会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伟大时代,长期不变的封建统治从此开始逐步瓦解了。马克思早就说过:“清王朝的声威一遇到不列颠的枪炮就扫地以尽,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闭关自守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2页)。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对中华民族来讲固然是一次惨重的打击,但从中国长期处于闭关锁国的背景上看,它在客观上又带来两点:一是随着西方之洋枪洋炮轰开中国大门,“西学”便开始东渐,形成一个不可阻挡的洪流;再是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有了一个新的参照系,中国近代有识之士便开始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规模反思。作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