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社会学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以北京市某区的农民工子女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在北京生活的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状况,并对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影响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研究发现: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具有矛盾性,城市归属感程度较高,但是层次较低,交往意愿因子、乡土回忆因子、城市生活适应因子、态度因子、参与性因子、自我社会认同因子是影响其城市归属感程度高低的社会性因素,但是以户籍制度为载体而形成的教育、城市管理等制度性排斥因素却是影响农民工子女城市归属感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我国孤儿数量庞大,公办福利机构供给不足,民间组织的介入能够有效弥补政府在孤儿保障方面的缺位。文章围绕孤儿救助类民间组织发展空间。面临困境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呼吁进一步完善民间组织介入孤儿救助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3.
近30年来,我国儿童保护立法政策不断发展,儿童保护涵盖了儿童救助、收养、教育、安全、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已形成以宪法为基础,依托于儿童专项法律及国务院行政法规,以部门规章及政策性文件为主体的儿童保护立法政策体系。然而,存在儿童保护立法层级低,呈分散化、碎片化特征;涉及部门多,业务有重合也有空白;缺乏预防性措施;缺乏责任主体和罚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就家庭寄养这一儿童福利的社会化提供形式,无论是农村寄养或是城市寄养,其积极意义值得肯定。但是,家庭寄养实践至今,其弊端也逐步显现出来,如家庭寄养与儿童福利其他政策缺乏衔接机制、寄养的临时性特征不利于寄养儿童及家庭亲情的建立、民间力量在家庭寄养中介入空间有限、寄养儿童教育权落实不易等,成为阻碍寄养儿童各项权益实现的障碍。须通过树立"国家亲权"的法律原则、扩大寄养对象范围、加强民间寄养组织支持力度、建立孤残儿童医疗补助金制度和寄养家庭寄养评估机制、完善残障儿童福利保障制度等措施,以保障寄养儿童最大利益,促使其教育权、参与权、发展权等各项权益实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