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8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2.
活化传承是新时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潞绸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面临着实现活态传承的现实问题。从潞绸的传承实践来看,呈现出以山西上党高地为中心的原生地原生传承与原生地次生传承相互嵌套的模式,表现为两个方面的重要特征:一是潞绸产品的跌宕起伏演绎了一个地方性丝绸产品"发端—繁荣—低谷—振兴"的传承谱系,并且突破原生传承的地域和文化局限,成为全国性的知名品牌,也培育了当地一代又一代传承人,为上党高地潞绸的原生地次生传承奠定了经济和社会基础;二是上党高地及周边地区潞绸配套产业的变迁和发展,为潞绸原生地传承模式的实践提供了社会和文化保障。  相似文献   
3.
一据说,佛曾告诫信众,如果一座房屋着了火,我们不应坐而论道地讨论如何灭火,而应立刻进行营救。如今,人类所共同栖居的住所--地球,无疑正遭受一场“大火”。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发现,自己所熟悉的社会,正在被急遽的经济和文化全球化所撕裂,全球化已经将人类带入一个令人混乱的快速变迁时代。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已经被我们的文明化进程折磨得千疮百孔,但它似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柏贵喜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11月),集中关注人类普遍危机的一个重要方面--传统知识的传承、保护与利用问题,为对抗“全球化逻辑”而贡献力量。该书以土家族传统知识为个案,结合土家族的历史背景,将文化视为资源,研究在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的过程中,土家族传统知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从而进一步探讨传统知识是什么、它与现代知识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以及我们如何保护与利用传统知识这一系列令人焦灼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在对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和孵化理论的发展与应用简要回顾的基础上,根据翔实的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壮剧开发式保护的现状及面临的困境,并从缓解困境、满足壮剧自身发展需要和实现保护的可持续性等角度探讨了在壮剧开发式保护过程中引入孵化理论的必要性,以及壮剧孵化的社会、经济和经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简要回顾经济人类学研究历程的基础上,从经济人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针对中国情境的经济人类学研究进展两个方面系统梳理了国内经济人类学的研究现状,然后结合国外经济人类学研究的理论前沿和实践应用,剖析了国内外研究存在的差异,并从研究视域拓展、研究层面融合、研究范式转变和研究学科整合等四个方面展望今后中国经济人类学研究有待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2014年9月27-28日,"人类学与黄土文明——第十三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在山西大学隆重举行。出席盛会的代表共60多人,既有台湾、香港地区和日本的知名人类学家,也有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人类学、历史学和社会学者。本届论坛对黄土文明进行了多学科的阐释,重点是运用人类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深度挖掘黄土文明的历史文化内涵、构建分析框架和确定发展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国人类学研究范式由点到面的区域研究延伸。  相似文献   
7.
8.
民俗文化表演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在乡村/乡愁旅游中的作用愈益凸显。转九曲从娱人与娱神合二为一的传统年俗活动,随着乾坤湾旅游的不断发展,表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双重文化属性,既是乾坤湾人展现“地方性”的表演的“前台”,也是承载“现代性”生活的“后台”。研究发现,东道主作为民俗表演的“主人”,为了更好地展示在地文化,往往通过对“原生态”文化符号的选取、抽离、改造等方式,使传统文化富于表演性以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游客作为民俗表演的“客人”,已不再满足于单纯的视觉感官体验,而是通过身体化的实践和表演性的参与,追求“在场感”与“介入性”的多感官体验。  相似文献   
9.
洁净表达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而且是人类对秩序结构的一种追求,以"洁"与"不洁"所构建的分类准则也可以成为判断秩序结构是否良好的一个参考标准。然而,洁净的空间经常面临来自不洁之物有意或无意的威胁,因此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预防或者消解这种威胁也就成为许多民族传统上追求良好秩序结构的一种外显形式。侗族传统民居场域空间内也存在类似的洁净诉求,并且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净化与禳解表达出来。虽然两种形式在目的、内涵、仪式过程等方面都有差异,可是它们却共同构成了维持一个完整的洁净民居空间所需的行动策略,体现了侗族对秩序结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传统技艺(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取得了长足进步,也面临诸多困难及挑战.以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为例,通过阐释其传承特点与机制,全面梳理当前的保护方式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整体性保护、活态性保护、需求性保护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