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鲁迅和钱钟书的小说在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都显示出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他们的小说均以苛刻的标准过滤传统和现代视域中的人生百相,由表及里地揭示人的生存和精神困境,其清醒的批判意识与深刻的反思精神能够提升文学彰显人性和世界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以来社会话语生成的多元性趋向和权威性理念走向对话的文化语境使得反讽修辞受到充分重视,电影编导们对原作中的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进行借鉴创新,进一步扩充反讽修辞的展现视阚和表达深度,但同时也因文本样式的差异而出现无奈割舍和流于表层的错位现象,因此正确认识和积极发挥反讽以解构和超越权威的价值立场游走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审美场域之间的表达优势,仍是文学和电影创作的重要艺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3.
王方晨的小说世界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审美之域的视窗,在并不新潮的故事虚构和话语叙述中多维度地彰显了丰富而又深刻的人性,其都市小说和农村小说侧重从三个维度致力于主题营构:社会文化批判和国民性兼及人性批判;市民和农民精神痛苦和灵魂裂变的揭示;都市爱情虚妄性。其历史小说和童话小说,通过一段段残暴血腥、尔虞我诈的虚拟历史场景和一个个天真烂漫、想象丰富的虚拟童话世界,影射和烛照出丰富多彩的现实世界和复杂多变的人性。王方晨作品的思想价值,主要是思想上的自我拯救与反思给人的震撼,归根到底来自于启蒙精神的烛照与自我意志的觉醒。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电影《香魂女》还是其文学蓝本《香魂塘畔的香油坊》,都在聚焦于特定乡村风俗人情的基础上展现出广阔的描写视域和深厚的思想内涵,其立足于传统与现代的交叉点上所进行的文化反思和人性追问向度彰显出当代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和理想情怀。《香魂女》对其文学蓝本思想内涵和审美意蕴的强化和传播,以严肃形象的审美呈现方式丰富了对那个时代的认识和体悟,并对当下语境里的文学和电影的发展提供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商品大潮的喷涌和西方"后学"的观念输入,使得1990年代以来的中国电影改编不可避免地具有迎合大众消费的世俗倾向和造梦功能。它主要表现在建构金钱神话、增殖性爱话语、崇尚暴力美学等多个方面,源于此的欲望生产与再生产已经成为覆盖大众文化的绮丽神话,并转化成一种新的意识形态权力控制人们的精神和意识,与无所不能的"市场权力"相媾和,共同制造出后现代社会彰显世俗性、平面性的消费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政治语境、地缘特征和文化消费的时代变化,香港的聊斋题材电影改编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表现重心上经历了由鬼怪彰显到情感填充的自觉游移,在影像美学上则发生着从狂乱凌厉向平和典雅的转换。这种变偏重影像奇观而为趣味性与认知性并重的改编倾向在聊斋文化与时代精神的双向缝合中,既有力地激活凝聚在鬼怪灵异文学想象中的民族记忆,又促进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承袭、改写与创新,对台湾和内地的电影改编有着重要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